omniture

王健生:“互联网+”医疗让分级转诊真正落地

2015-09-29 18:06 9849
当很多人还在思考如何将分级诊疗落地时,王健生以及他的团队,已经通过移动医疗进行了大胆探索。他用实践的力量,一点点揭示着互联网技术在分级诊疗体系构建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2015年9月29日电 /美通社/ --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健生可谓是一个尽人皆知的“名人”。这不仅是因为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是最年轻的博导之一,更是他16年间利用休息时间走遍了陕西乡村,组建了一直3000多人的医疗协作组织。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在2015年的逐渐升温,作为分级诊疗的实践者,王健生被各种论坛拉去做演讲嘉宾。16年间,他见证了医生协作组织的从小到大,感受到了分级诊疗从无到有,体会到了制度的牵绊和掣肘,也领悟到科技在连接与匹配的力量。

当很多人还在思考如何将分级诊疗落地时,王健生以及他的团队,已经通过移动医疗进行了大胆探索。他用实践的力量,一点点揭示着互联网技术在分级诊疗体系构建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医患沟通从此无界

王健生以执着于科普宣传而闻名。而这源自他早年的一次义诊。

1998年,在一次义诊中,一名20多岁的农村妇女检查显示“肾功能异常”。医嘱单上写明要用7天的药,但病人只服用了3天。最终,病情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一个家庭从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这件事对刚刚走上医生岗位的王健生触动很大。在尚未完全读懂医生所肩负的使命时,他就下定决心,要竭尽所能给农村百姓普及更多的健康知识。

15年间,王健生和同学、同事们深入陕西省10个地市73个县的乡、村,共为5万余名妇女进行了健康查体,同时开展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知识。

科普讲座成效显著,但耗时耗力。参与人群越多,沟通成本就越高。每一种新的沟通工具出现,王健生都是第一个尝鲜。从最初的电话、短信,到微博、微信,尽管沟通效率大幅提升,但点对点的沟通仍然受限。大众类的沟通工具也不能满足医患、医医间的沟通要求。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让王健生看到了希望。“第一次使用‘微医’时感觉太爽了,一键就可以发起视频通话,感觉好爽歪歪。”在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0周年暨高科技医学发展与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广州站)上,王健生并不掩盖对移动医疗的热爱之情,“移动医疗将沟通效率成倍放大,即使面对再多的人群也不用发愁。”

如今,王健生在科普讲座的间隙,都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大家如何用手机APP进行乳腺病预防。而不用花钱,就能请省城大医院的专家来为健康‘把脉’”,村民们的脸上各个笑开了花。 

而当了17年乡医的周秀秀,通过微信“扫一扫”,也成功关注了公众号“乳线”。在加入微医群后,她还可以利用共同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及时联系王健生的专家团队,随时沟通、寻求帮助。

 如今,无论是刚刚走下手术台,还是在外参加学术会议,闲暇之际,王健生都会拿出手机,看看有没有须紧急回复的“同行提问”和“病患咨询”。利用移动互联网,王健生随时随地为病人提供咨询和随诊治疗的梦想,已经照进了现实。

患者转诊一键搞定

众所周知,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近年来普遍高发。长期临床实践表明,肿瘤防治单靠一个人、一家医院难以做到,必须全行业相互协作才能最终战胜肿瘤。

2004年,王健生发起成立了陕西省抗癌协会乳腺病防治协作组,致力在省内各级医院开展乳腺疾病防治协作工作。目前,陕西107个区县已有86个区县的89家医院参与其中,医务志愿者队伍由10人壮大到4000余人。

“今后我主要做的工作就是搭建平台,让更多的同仁参与到这个里面。”王健生教授说,利用互联网平台,医患间的信息沟通更加便捷,医生间的转诊也不再复杂。

王健生介绍道,在此之前,患者要想到交大一附院住院,至少要排上好几天的队,“尤其是急诊,找不见人有可能病人就有生命危险。”而现在,通过微医平台,患者提交病情后,专家团队专业的分诊人员经过疾病判断,会给患者匹配最合适的科室和医生。

王健生举例到,陕西宝鸡一位患者家属在装上微医APP第二天,他妈妈发现身体不舒服。他把症状发到微医平台后,王健生刚好下手术台,看到症状跟肿瘤专业相关,肝部持续疼痛,而且好像摸到有东西。他就让患者做一个磁共振,看看是不是肝脏肿瘤。第二天,肝肿瘤的结果出来后,县级医院认为手术太过复杂便向交大一附院提出了转诊申请。患者第二天来到医院,第三天便顺利入住了王健生的肝脏外科。

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较大的价值,就是把求医的信息和提供医疗服务的信息实现了精准匹配。这就减少了中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既节省了时间、还方便了患者。    

这种预约就诊、协作会诊、电子化转诊,直接触及了医疗资源过于向中心城市集中,患者只信赖大医院,大医院患者应接不暇而地方医院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的痛点。

患者管理再不犯难

从医16年,王健生坦言,最让他犯难的并不是多么棘手的复杂病例,而且面对成千上万的术后患者时,对患者管理的束手无策。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很多基层卫生机构并没有为当地百姓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即使个别患者在大医院建立电子病例,由于标准不统一,也很难在不同医疗机构间使用。由于缺乏专业的随诊工具,实际上对于很多术后患者,都缺乏有效的患者管理。

在早期,王健生要求他的团队及每个成员医院都要对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随访。王健生告诉记者,仅他个人的手机通讯录里,就保存了2200多名乳腺疾病患者。翻开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从医以来治疗过的癌症患者情况。

有了微医后,王健生就再也不用为这个问题发愁了。他说,微医会将医生在挂号网积累下来的患者全部还给医生,同时医生也可以让线下患者通过微医来查找到医生,并关注医生;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特定的标记和信息备注,以方便管理和记忆;医生可以查看待就诊的患者基本信息,对待就诊的患者有个初步的了解。

现在患者提交诊疗后的病情信息(加重、好转、痊愈)后医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病情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提醒。

精准匹配助力分诊

我国有5%的医生,既承担了疑难病症的诊治,又承担着本应由大量基层医生完成的首诊工作。“这种结构性的医疗资源应用极不均衡。”王健生认为,解决看病难题,根本之道就是要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分级诊疗有两大难点。第一就是基层缺乏可信赖的医生。王健生表示,挂号网推出微医集团,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不同区域的医生之间, 资深专家和基层医生形成协作组织,把资深专家经验和基层医生时间有机地融合,让每一位普通患者就近享受到优质的会诊、转诊等就医服务,从而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较大化利用。

王健生坦言,在团队走进陕西较大渭南地区的富平县时,他非常担心他们可能不太接受。为此,他们团队便向基层医院做了一个承诺,只要线上有任何问题,他们一定第一时间响应。随后,王健生取得富平县妇幼保健医院的认可。他们利用一个月时间,把所有乡镇卫生院逐个进行了培训。目前富平县大概有1300多名乡医,其中有900多名都在王健生组建的“微医群”里。

“我们去帮助以后,病人知道这个地方有教授团队在,而且每一个方案基本都有教授参与的,这样病人就会留在这个地方。”王健生表示,微医团队将专家品牌和医生时间结合在一起,慢慢地可以引导病人合理就医、理性就医。“如此我们解放了大量时间,有更多时间投入到科研教学和技术帮扶上面。”

什么病人该去看什么医生,什么医生该面对什么病人。这其实是分级诊疗最直白的一种表述,而今互联网技术已经通过精准匹配让分级诊疗更加简单化、方便化和便捷化。

回顾个人和团队的十多年经历,王健生将成绩的取得,更多归因于紧跟技术潮流。“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做了正确的事,更为幸运的是遇上了挂号网,抓住了正确的机会。”王健生表示,社会力量有资金、有团队、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互联网分级诊疗完全可以和国家自上而下推行的分级诊疗形成合力,协力缓解公众的看病难题。

消息来源:微医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医药健闻
微信公众号“医药健闻”发布全球制药、医疗、大健康企业最新的经营动态。扫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