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2023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2023-07-27 10:2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上市公司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中国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对夯实资本市场基础、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新发展阶段,上市公司应该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提升国际影响力,是摆在中国资本市场面前的一项重大议题。

2023年7月25日,由《中国经营报》举办的“2023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蓄积新动能 提质促发展”为主题,多位参会经济学家、领军上市企业负责人深入分析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措施,聚焦注册制改革、上市公司并购、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发表真知灼见,贡献智慧和远见。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经营报》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还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3)》。该报告系统记录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并且以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为特色,从微观上市公司运营中发现上一年度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势,也对未来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改革趋势进行了展望。

此外,为寻找中国资本市场具竞争力和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由《中国经营报》发起的“2023年度上市公司卓越表现奖”还遴选出最具创新、最具价值的高质量企业,获奖榜单在论坛上揭晓。

本年度案例征集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评选模型和多维度衡量指标,遴选出七个行业的榜单,中国建设银行、宝马集团等14家企业或机构获奖,并颁发“2023年度臻善企业家奖”“2023年度卓越董秘奖”。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需有为企业与政府共同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曲永义出席论坛,并作大会致辞。他表示,作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中国经济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仍然呈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向好,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

曲永义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的“疤痕”效应尚未消除,受俄乌冲突、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存在长期低增长风险。

但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步企稳向好,为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他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工业领域中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尤为抢眼。

在此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也日渐加大,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监管制度不断完善,投资者数量不断增加,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曲永义称,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实行,更为资本市场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不断回暖向好的国内经济形势为上市公司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水平日益剧增,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化解风险能力不断上升,绿色发展方兴未艾,上市公司已成为检验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加速器以及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他表示。

但曲永义同时强调,提高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并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为企业与政府和有能社会的共同努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们走出了新冠疫情的阴霾,市场预期加快好转,经济活力加速释放,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扎实前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在论坛致辞中表示,上市公司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石,中国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对夯实资本市场基础、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30多年,中国上市公司重要性不断增强、成长性不断凸显,发展活力不断提升,稳中向好的经济态势、稳增长的宏观政策为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基础和政策支持。

季为民认为,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展现经营韧性,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上市公司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议题。

然而,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上市公司也存在着信息披露不规范、公司治理不科学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

“我们真诚地希望,借助中国经营报社搭建的平台,能为推动中国上市公司提质增效贡献智慧和远见。”他说。

资本市场的发展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资本市场深改一直在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资本市场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资本市场如何精准发力,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国家一级教授王国刚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改革与发展如影相随,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

他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即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要实现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王国刚认为,这需要正视中国股市存在的几个问题:第一,中国的股市是一个政策市场,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痼疾;第二,股市没有调控手段,因此需要依法处理好行政规范与市场规范的关系,目前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第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监管部门重在推动股市发展,而弱化股市监管。他认为,股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法监管,维护股市的“三公原则”,不应该带有倾向性地关切股市走势。

而资本市场的另一方面是债券市场。王刚认为,目前债务率高企是上市公司和地方政府面临的一个棘手又难以割舍的难题。

“解决债务的最基本问题,就需要中国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把短期债或者流动负债为辅变为长期负债。尤其是考虑到现在的利率比较低,对上市公司而言,这是一个降成本的有利时机。”王国刚表示,而防范长期负债的金融风险,需要进一步完善与长期负债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比如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实际上,当前,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也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地激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实力。

建立资本市场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评价体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上市公司ESG生态体系建设的持续丰富,绿色经济复苏成为全球企业发展的一个共识。那么企业如何践行ESG?又面临着哪些转型的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张平在“ESG企业质量”主题演讲中表示,ESG在中国不仅仅是信息披露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中国经济转型战略。

他表示,工业化时代的公司治理特征是追求规模成本最低,治理模式也是一个自上而下、高效运营的模式。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崛起,公司的整个投资理念、体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我们需要从一个企业微观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未来的经济转型战略。

首先是投资。ESG源于责任投资,即必须对社会负责,对污染环境负责。在投资驱动下,ESG不仅要求企业主动披露财务信息,还形成了一个微观企业的自我承诺,在社会和污染等方面作出贡献。

ESG还为企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改善,尤其是到了互联网时代,企业通过更广泛地打开企业边界,将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引入企业内部,形成新的客户关系,建立新的生态,进而形成更好的创新模式,从而获得资产溢价。而这种企业生态创新,成为了企业创新的核心体系。

在张平看来,这种逻辑,已成为上市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的一些机制。

实际上,中国的企业也在慢慢融入全球化创新创业过程当中,中国的企业也离不开ESG整体环境的影响,整体质量也在提升。

张平表示,中国现在主动进行ESG披露的企业不断上升。ESG是内生化的,如果没有内生的创新,它其实意义不大。此外,披露信息其实有助于企业的真实的战略转变。所以,它并非要强制,而是要主动。同时,ESG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确实有溢价特征,对整个资产质量提高有好处。

其次,张平表示,ESG确实连着高质量发展,因为它的核心是创新以及新的节约战略。

最后,他还提到,随着全球化叙事转变,传统的规模扩张必然转向创新的发展,从过去的基于规模推动的经济逐步转向基于创新的经济,新的“两化”又给了我们新的一系列的战略,基于ESG的绿色战略和数字化转型,二者并称为全球化新适应战略,就是节约化的战略,以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布局生产,来快速迎合世界供应链的调整。

“我们认为,当前在股东主义、全球化规模不断扩大的驱动下,中国的企业成长到了现在,应该想到了新的一套节约战略、适应性战略、绿色转型和ESG披露,以获得新的创新动力。”张平说。

站在新发展阶段,让资本市场更有信心和活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如何让企业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为新时代发展贡献新的金融力量?

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在主题演讲中表示,让资本市场更有活力、有信心,需要为这些创新的非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它们创新发展,要给并购市场创造机会和条件,允许中小企业成功长大,同时宽容它们的失败,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会有信心。

他指出,30年前,中国资本市场主要有3个功能:一是改造企业,二是创造财富,三是跟国际接轨。今天,时代改变之后,资本市场的功能也改变了:首先,通过资本市场强化国有企业的实力,即巩固国有企业基础;其次,上市公司追求的不仅仅是创造财富,更要追求社会公平,这是过去资本市场没有的功能;最后,提高中国内循环的能力,这也是资本市场要解决的问题。

“今天在中国资本市场做Player,你的战略定位如何定,取决于你的视野和格局,如果你的视野和格局出错了,(战略)肯定出大问题。”王巍说。

目前,我国有逾5000家上市公司,发挥着经济“压舱石”的作用。王巍认为,相比上市公司,中国更多的企业是非上市公司,它们是资本市场活力的源泉,尤其是在并购圈,非上市公司生机勃勃,有锐气,是中国资本市场真正的主体。

在当下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绕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企业并购。王巍认为,当前公司并购主要发生在三个领域:一是不良资产重组,也叫困境资产重组;二是上市公司赋能,数字化赋能、低碳化赋能、人工智能赋能、跨界赋能等,都可以通过并购实现;三是瞄准未来的社会生态的变化。

“我们要相信中国的80后、90后、00后,他们这一代更睿智,更坚韧,更有发展,因此,我们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和未来是建立在未来一代人身上的。”王巍说。

圆桌:金融服务应为实体经济赋能

实体经济的壮大可以有效推动金融业的发展,为金融业搭建发展平台。有实体经济作为坚实基础,金融业的发展也将汲取营养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就在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文公布,共提出八个方面31条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

而随后的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也重题了“逆周期调节”。

在以“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赋能添翼”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就中国经济最新的变化趋势以及《意见》进行了深入解读。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副院长解学成表示,围绕宏观经济,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说明目前中央对宏观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以及高度的关注。首先重点是对宏观经济进行逆周期调控,货币政策跟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其次,中央把就业放在战略高度。据统计,我国16~24岁这个年龄段的失业率相对较高,新兴产业、“新三样”对就业的带动能力比原来的“老三样”实际要弱,这时候就要把就业放在战略的高度。

同时,在房地产行业,促进民间投资,发动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实际上是一个前瞻性的布局,未来不管是实业投资,还是二级市场投资,市场都持续看好。

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当前股市大盘处于“三重拐点”叠加的阶段:经济增长的拐点、资本市场的拐点以及市场风格切换的拐点。

“现在来看,这三重拐点已经初步地得到了验证,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表述上首次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这和原来稳定资本市场相比,应该说更加积极。”杨德龙同时表示。

在杨德龙看来,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活跃资本市场,其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资本市场的繁荣可以更好地支持一些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宝贵的资本;二是活跃资本市场能够提高A股市场的赚钱效应,让参与的投资者有回报,从而提高消费率;三是资本市场活跃能够提高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而从微观层面来说,瀚华金控首席经济学家王大勇认为,近几年,大量企业生存艰难,中央最新发布的“支持民营经济31条”,对于民营经济提振信心给了更高规格、更高层次的加持,是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这意味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更加确立。

王大勇也同时表示,金融政策和政策性金融如何在后续贯彻落实“支持民营经济31条”和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还需要坚实有效的一些举措。

实际上,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就意味着要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这也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方向和道路。

金融机构如何锚定服务实体经济的经济主航道?解学成认为,证券行业赋能实体经济,更多地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围绕短板、补链、固链、强链开展工作。当前我国已建立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预期科创板、创业板跟北交所会有比较大的扩容,这个扩容就是与证券行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相结合的。

实际上,活跃资本市场,也是提振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王大勇认为,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本身也是引领者,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发展双重的路径和压力。所以,不管从监管,还是从政策、市场化选择方面来说,金融机构都应该秉持一种大金融强国、小金融富民的概念。“也就是说,金融机构要坚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另外,王大勇强调,国家在金融政策和法律层面也应该进行优化,目前《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已纳入今年度立法计划,希望能尽早出台。目前,融资担保等机构的金融属性的法律地位,还亟须明确,需要政策在央地间具有连续性、一致性和协调性。

圆桌:数字化转型助推上市公司提质增效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也离不开数字化的经济环境。

在“数字化转型助推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圆桌论坛上,多位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跟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不仅能让上市公司降本增效,也能为上市公司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更能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引擎。这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浪潮信息”)副总经理刘志勇表示,如果计算力就是生产力的话,未来如何确保所有的信息化系统一步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中,能创新业务模式,大幅提升效率,把组织变得更有弹性更加敏捷,让技术更适合市场的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同样,在尚品宅配集团总裁助理、集团数智中心总监李泉看来,数字化带来的重大变化就是效率的提升。“在物理世界的一件板,从左边到右边都是需要人工排的,要花一段时间,但是在电脑里面可以很快完成。技术的变化一定会降低各种各样的成本,提升效率。”

但李泉也坦言,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在经营层面。他称,数字化之后,因为效率和敏捷性的提升,客户变化很快,从街边的建材一条街到互联网上,从百度信息流,到天猫、淘宝、京东甚至小红书等,层出不穷。企业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把握住客户,这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和挑战。

谈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李泉认为包括三个方面:要有数字化的意识;要有数字化的能力;要有数字化的沉淀。

当前,数字化已成为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近年来上市公司数字化、智能化方面都在积极布局。

刘志勇表示,浪潮信息去年成立了一个“智能化转型部”的新部门,一方面是提升公司自己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是通过提高效率,不断推动研发成果转化。

此外,浪潮信息做了国内最大训练量的大模型,目前在公司人工智能电话客服系统得以应用。“大模型的根本目的,是解决语音和语义的理解问题,大幅提高线上的等待率。”刘志勇称。

近年来,广东德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生科技”)也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地增强数字化服务的能力。

德生科技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陈曲表示,三年前,公司建设了自己的技术中台,在建设过程当中发现,很多服务和软件系统都是可以标准化和模块化的,所以公司在响应客户需求的时候可以用标准化的服务响应,即使客户有定制化的需求,只需要做一些填填补补就可以,这大大提升了企业以及政府管理、服务的效率。

陈曲认为,随着国家出台“数据二十条”,提倡数据要素要作为经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未来企业慢慢都能突破“数字化”这个难点。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

消息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