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李迅雷:下十年,你的钱该放哪?

2012-11-13 17:02

人物介绍

  李迅雷,曾任国内最大券商——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现任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1991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获硕士学位。研究领域是跨国公司、汇率、国债及国债期货、证券市场。

2012年行将结束,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可谓是四面楚歌的半年。楼市调控没有松动迹象,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66个城市的房价出现回落。股市也一直在2000点上下徘徊。未见反弹的大趋势。进退维谷的普通投资者,接下来该如何选择?

  第一大误判:中国的经济增长靠投资拉动

  原来有一个共识,中国的经济靠三驾马车拉动的,即投资、消费、出口。我们过去的想法是过度依赖投资,而内需不足。而李迅雷认为消费在GDP中的比重,被大大低估了。对消费比重的重估,将重构我们的投资策略。

  问:投资过去被高估了,消费被低估了。您是什么时候发现投资被高估这个问题?

  李迅雷:可能是在2010年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个问题了。所以我是从两个方面去发现问题的。第一个是发现投资的增速跟GDP的增速是负相关。实际上内需在这几年增长很快的。这种增长跟我们货币的扩张,热钱的流入也是相关的。

  问:除了指标以后,那你有什么事实能说明这个呢?

  李迅雷:对于这个投资是否有水分,我们可以看两个数据。第一投资的话肯定是用水泥跟钢铁为主的,但是水泥钢铁的增速明显滞后于我们投资增速的增长。水泥这玩意既不能长途运输,也不能够长期储存,也就意味着你生产多少就要用掉多少。2001年的时候,1个亿的投资所包含的水泥大概是1.7万吨左右。等到2011年的时候,1个亿投资所包含的水泥大概只有0.7万吨的。

  问:对,你分析过没有,这个中间的水份一般多在哪儿,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李迅雷:国家审计署也查过相关的案件,审计的结果是投资虚报了,大概虚报了3%左右。这个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我们假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概被高估了10%。我想这个应该不算太过份的。比如说你这个转包工程都有一定的回扣,在行业内大概是10%。那如果转包两三次呢。现实当中是很多都要大于一次以上。我想10%不过分。

  问:如果有灰色地带,有泡沫的话,这个泡沫的钱总有流向吧。

  李迅雷:通过我们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我用了一个会计平衡法,就是收入等于支出,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算出来大概2008年居民总消费大概被低估了5万亿左右。到了2011年居民总消费被低估了7.89万亿。所以说对于消费这个领域里面来讲的话。

  我们也会发现一个现象。比如说我发现澳门政府的统计署,公布澳门博彩业毛收入的水平,也就是澳门赌场的收入增速,而增速这条曲线的话,跟我们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曲线波动非常类似,但是滞后两年时间。奢侈品消费的销量的增速,消费金额的增速也跟我们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这个曲线是非常相近的,也是滞后了两年。这说明了,我们有一部分投资跑到了消费领域里面去。

  投资建议一:关注消费领域的投资计划

  问:换句话来说,对我们(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有什么指导意义?

  李迅雷:投资的话,我主要是看到未来的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中国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在娱乐、保健消费方面,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在这方面的话,应该还是有很多的投资机会。中国从低收入的国家变成一个中高收入国家,那么在这里面的话,所对应的这方面的消费服务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像美国的话,服务消费就占了整个消费里面大概1/3的份额。而中国只有1/10的份额。那么显然来讲,空间是很大的。

  第二大误判:中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

  在关于中国经济的诸多共识中,还有一项是中国畸高的储蓄率。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访问中国时,惊讶的看到中国的高档饭店和各色奢侈品店中,挤满了排队消费的人群。大街上到处是高级跑车。敏锐的保罗·克鲁格曼问了一个随行的所有人都没有的问题,“可是,中国人的储蓄率还那么高?”

  根据央行最近几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为50%左右,同期美国的国民储蓄率为20%。而李迅雷却认为,中国人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爱存钱。“看上去很高”的储蓄率背后,是一副怎样的经济图景?

  问:第二个对于中国经济大家的一个共识,中国人只存钱,不花钱。所以中国的储蓄率是全球最高的。那可能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多以政府也提出扩内需,促消费。但是您的研究却认为,中国大部分人的储蓄率并不高。

  李迅雷:我们讲的储蓄率高主要是国民储蓄率,包括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居民储蓄。过去十年当中,居民储蓄率没有上升,而政府储蓄率跟企业储蓄都在上升。但是,即便把没有上升的居民储蓄再进行分解,就会发现中国的收入结构中,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非常快。也就是说10%的人的储蓄率决定了居民存储的一个主要因素。

  问:你说的储蓄是把钱存在银行吗?

  李迅雷:仅是存银行,他还要搞其它的投资活动,就是把消费扣除以后,都叫储蓄,包括现金、股票。历史数据来看,居民储蓄大概十年没有提升了。而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储蓄就变成了富人的储蓄,而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储蓄。

  问:它会造成什么现象呢?

  李迅雷:中国的高储蓄率来自企业、政府和10%的高收入人群。财富的集中导致了实物资产的暴涨。除了银行存款之外的话,他还要买房子、买黄金、买艺术品、买古玩。

  问:因为货币有贬值的风险,所以它变成实物的话,可以降低这个贬值的风险。

  李迅雷:他第一个目的是为了保值增值的需求。这样就导致了我们这些实物资产价格,拼命的上涨。中国现在M2的水平,也已经达到了接近90万亿。

  如果说社会的财富,每年以18%的幅度增长。你的财富有没有每年增长18%。如果没有增长18%的话,就意味着你在我们13亿人口当中的排序就下来了。你的投资目标跑赢CPI是不够的。你要跑赢M2。过去十年的话,你想跑赢M2的话就是买房子。但是如果你买股票、买债券或存银行,那么你的收益率水平就是接近于CPI,也就是接近通货膨胀的水平。过去十年,由于货币发行量大幅度地增加,导致手上的现金应该换成实物资产。但是现在来讲的话,M2已经开始掉头向下了。从09年的时候,最高的时候月增长大概30%几,4月份已经跌到了12.7%。这说明了我们的货币开始收缩了,实物资产的价格也撑不住了。

  注释:经济学中的M2指的是广义货币,包括银行外流通的现金、银行存款以及政府债券等。可以简单看成是全社会的货币存量。M2的增加就代表了全社会货币的增加。过去十年,中国的M2平均增速为18%,而平均GDP增速为10%左右。这意味着,货币量的增速超过了经济的增速。

  问:为什么M2的下降会导致实物投资的退潮和金融性投资产品的涨潮呢?

  李迅雷:这个货币收紧之后,你的现金减少了,资产流动性变差。所以会触动他要变现的欲望。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了,他得把房子卖了,去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那么这样的话,导致他卖房行为的发生。其他人的话,他会想,我的投资是不是有问题了,也会有减持的冲动。所以,这是一个合力的组合。

  问:这是不是一个短期的回调?

  李迅雷:它毕竟涨了十年了,如果只是短期的回调,那么你可以逢低吸纳。但这时候的话,你要看看我们其他的实物资产,有没有下跌。发现无一例外的,所有的实物资产的价格都在下跌。

  投资建议二:未来十年资产配置应偏重金融资产

  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李迅雷:跟我们收紧货币是相关的,也就是说当这个市场钱少的时候,实物价格应该要回落了。到市场钱多的时候,实物价格应该往上,那么过去10年来讲,你最好的投资就是全部买房子,最差的配置就是你全部买股票。我的建议在今后10年的话,可能你的金融资产要多配了。就是你的理财产品、固定收益率的产品,债券、股票等等。你要配置得比你的房子的金额要多了。这样的配置我觉得是比较合理的,能够跑赢今后M2增速的一种办法。

  投资建议三:关注服务性行业

  问:既然您说在未来的资产配置上,股票债券是比较好的选择,那具体对关注的板块有什么建议呢?或者有什么投资的地雷?

  李迅雷:比如说我们的服务消费还是比低估了。实际上,我们的服务消费跟养老保健、医疗卫生相关的板块还有娱乐、旅游服务相关的板块都是在上涨的。

  投资建议四:关注各行业龙头股

  另一方面,今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的产业集中度要提高。现在你看,我们家电行业的集中度,已经大幅度提高了。像海尔、格力、美的,它们在整个家电行业里面,占的比重已经很高了。那么其他行业,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情况?所以你应该挑那些行业的龙头。

  误判三:沿海制造业将梯度转移到内地?

  在楼市、股市双双停滞的经济形式下,很多人讲目光投向了二三线城市的增长机会。复员辽阔的中西部地区,会成为未来十年的增长明星吗?李迅雷的报告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见。他的主要论据是什么呢?他眼里的未来中国的经济版图,又是如何呢?

  问:通常我们有个共识,就是说所谓的产业梯度转移,很多的加工制造业,开始是从欧美转移到了亚洲四小龙,最后转移到了中国的沿海。现在大规模的号召是要往内地,往中西部进行转移。你怎么思考这个问题呢?

  李迅雷:就是你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修高速公路,这方面都是可以做的。这都是政府投资。但是你这些投资会不会有人来呢?还是要招商引资。从东部地区转移的这些产业不多的。一方面像东南亚的一些地区,比如像越南、印尼、印度,它们的劳动用工薪酬只有我们这边的1/3,另外一方面的话,它们又是靠海,所以它们的运输成本又非常低。第三,它们的关税壁垒又很少,所以说有不少的产业转移就直接转移到东南亚地区。

  问:是不是在海边是造成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李迅雷:对!所有的产业转移都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因为海运成本是所有成本里面最低的。中国的物流费用已经占到整个中国GDP的18%,而发达国家,像日本只占到6%-7%左右。那我们怎么可能用大量的运输成本、物流成本来支持我们的制造业呢?

  问:那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你觉得发展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李迅雷:发展的模式就是叫大城市化。我想上海的人口,可能在将来的话,会达到5000万左右,就是因为我们的人口集聚度还没有足够高。我们整个大城市的人口,所占我们城市人口的比重大概是47%左右。而全球的平均水平是72%。全世界占全球陆地面积1.5%的土地上产生了全球50%的GDP。而中国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么一个集聚的程度。

  投资建议五:长线投资要看二十年后的中国经济版图

  问:您刚才说的这些观点,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迅雷:比如说你是一个买房者,你看现在三线城市的房价比较便宜,十年后它如果变成一个空城。那你的投资完全是失败了。你再来看看上海的话,如是今后人口还在不断地增加,上海核心地段的房价涨幅,我们可以参照东京、首尔,包括纽约、巴黎都是一样的。

  问:就是说虽然有政策性的扶持。但是你还要看它是不是有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或者市场的选择决定究竟是什么?

  李迅雷:政府的政策,它是普惠制的,而我们市场化的脚步它是两条腿走出来的。人口的集中不是靠政府的政策来推动的。所以,你要看准,2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版图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不能说现在。我们去看看哪个地方比较落后,说以后会发展起来的。中国不会是每个地方都有像上海这样的机会。

  结束语

  对于下半年和明年股市走势的看法,李迅雷提到海通证券部的同事用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金融公式计算出来,未来一年牛市的概率接近七成。中国资本市场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吗?(信息来源:中国经营者,财经中国编辑/严洁萍)

消息来源:财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