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在新世纪崛起复兴,作为海洋大国是一个回避不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中国正在朝这个方向稳步前进之中。
文/石齐平
全球每天发生的许多大事,从局部看或从全局看,从一时看或从长期看,往往会有不同的认知与评价,钓鱼岛之争,或许就是一个例子。
从表面上观察,中日两国的钓鱼岛之争,是关于两国的领土、主权、资源及经济海域划界之争,但从全局或长期看,它还是涉及到不少更深层次的国际博弈问题,例如人民币与美元作为国际霸权货币之争;日本继续“脱亚入美”或转为“疏美亲亚”之争;中国继续作为陆权大国或再度成为海洋大国之争。本文先谈后者。
就全球历史的发展长河来看,中国在19世纪初以前,从来就是全球范围内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的汉、唐盛世时是如此,即使在中国最弱的时代宋朝时也是如此(一千年前的开封就是当时全球的纽约,是当时全球唯一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一直到1820年时,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还超过30%。近200年来,中国国势之所以由盛而衰,主要是中国错失了三个关键机遇:(1)发生于五、六百年前的航海机遇;(2)发生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3)同样也发生于18世纪的当代资本主义。三者之中,第一个的航海机遇,一开头其实还是中国独领风骚的,可惜明朝在郑和七下西洋后即戛然而止,约100年后,才为西方的航海探险家迎头赶上并后来居上。有此一消一长,中国进入了长达600年的陆向型甚至是内缩型的陆权国家,西方则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海洋大国。就这五、六百年的人类历史来看,掌握海洋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不谈,就以近代的英、日、美而言,英国崛起而成“日不落帝国”,靠的是海军炮舰,上个世纪崛起的日本,关键两役也就是中日甲午之战与日俄战争,日本分别打垮了北洋海军与俄国太平洋舰队;至于美国,二战之后迄今一甲子的霸权,凭恃的就是其全球难有其匹的11个航母舰队群。海军与海权之于一个大国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之错失先机,由一个进取的海洋大国转变成一个内缩的陆权国家,已如前述,这样的形势到了清末甲午战败后,更是每下愈况。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未久,即与北方的苏联交恶,不得不部重兵于北方,实行“大陆军主义”,仅东北工业地带就长期堆持着200万的陆军。但这样的发展轨迹,在1991年出现了拐点,可以看到,1991或1990年代,是中国军事战略与建军思想再度转向海洋的开始。
(1)1991苏联解体,来自北方的威胁顿然消失;与此同时,中美关系也出现变化,美国遏中思想又开始抬头,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也又恢复了冷战时期的角色与作用。中国要开始面对更多地可能来自于海上的威胁了。
(2)1991年爆发海湾战争,让中国意识到“军事变革”的重要;1993年,中国开始成为石油的净输入国,不得不产生“利益边疆”的概念。凡此,都促使了中国调整建军思想,大幅裁减陆军,强化海空军。2007年开始,中国远洋海军为保障海上运输线,远出印度洋,直达非洲。
(3)2012年,东海、南海出现与邻国之间的岛屿及海权之争;与此同时,第一艘航母正式入列,“反航母”的不对称导弹也正式服役。
(4)南海黄岩岛与西沙、南沙之争,中国宣布成立三沙市;东海钓鱼岛之争,中国宣布在相关海域进行例行战备巡逻。
这一步步走来,描绘了中国再度迈向海洋大国的轨迹。下一步,会怎么走?有两个方面:一是出印度洋;二是出太平洋。中国要在新世纪崛起复兴,作为海洋大国是一个回避不了也不可或缺的条件,中国正在朝这个方向稳步前进之中。
查阅《理财周刊》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第一理财网(www.Amoney.com.cn).如需转载请与第一理财网021-64829031联系,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