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旅行社暂停赴日游、日本航线机票价格大跌、国内日系车销量下滑、多家电商下架日本家电、央视三套停播日企广告、加上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反日示威游行,“九一八”当天,索尼、松下、佳能、丰田、本田等日企在华工厂均停产,优衣库、7-11在华门店停业……而基于中国反日浪潮可能引发日本商品在华市场萎缩的忧虑,日产、卡西欧、迅销(优衣库母公司)、资生堂等日企股票均出现了大幅下跌。
“政冷经热”或将改变
以上种种现象似乎都预示着,随着此次钓鱼岛事件的持续发酵升级,中日之间长期以来“政冷经热”的局面正在迅速发生改变。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近日表示,日方的所谓“购岛”行为,难免会对中日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所长、日本问题专家陈鸿斌告诉记者,中日贸易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国从日本进口大量原材料,比如高精密钢板,汽车零部件等等,这些东西进口到中国后,在中国再加上一些中国的配件,在中国生产后有一部分又返回日本,有一部分卖到其他国家,所以会出现“机电产品”既是中国对日出口也是日本对华出口最主要的商品这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一进一出两个环节都依靠中国,一旦中国对日贸易进行限制,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国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上看,对日本的影响都会更大。再加上去年中国对日本贸易逆差462.9亿美元,日中贸易占日本贸易20%左右,而中国这一比例还不到10%,这些都说明目前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远高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中国应该也有能力动用经济手段,让日本政府、企业和国民认识到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
打经贸战日本伤不起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指出,从日本国内的经济形势看,和中国打经贸战,日本也完全没有免疫力。因为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已经历了2个“失去的10年”,尤其是近年的国际经济危机和去年的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又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目前日本国内正面临一系列棘手难题,包括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消费税上升抑制内需,政府债务高企限制财政刺激空间,日元持续升值导致出口受阻、持续的通货紧缩等等,加上日企创新能力的日益减弱,日本很可能面临再失去10年的困境。可以说日本经济已到了病入膏肓的阶段,此时的日本根本经不起中国的经济制裁。
民间行动已显威力
对于如何实施对日经济制裁,孙立坚表示,最近民间已发动了一系列行动就是很好的制裁办法,无论是电商下架日本电器还是旅行社暂停赴日游,都会对日本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最重要的力量来自中国千千万万的消费者,钓鱼岛事件引发的中国民间情绪的激烈程度是中日恢复建交以来从未有过的,远超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等事件,如果日本政府一意孤行,继续激怒中国国民,根本无需政府出动,来自中国民间的抵制力量就足以重创日本经济。
在国内消费不景气的环境下,和许多迟暮的欧洲国家一样,旅游业已成为拉动日本经济非常重要的引擎,而中国游客强大的购买力更让日本旅游业视若至宝,导致近年来日本不断放宽中国公民赴日游签证条件,一旦中国赴日游进入冰河期,对日本旅游业将造成极其沉重的打击。
而日本制造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断萎缩的过程中,也给其他国家商品以及国产商品乘机占领市场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孙立坚甚至认为,未来不排除出现日本制造业地位被韩国等国家取代的情况。
事实上,日本企业界已经预感到了形势的严峻,9月22日,日中经济协会派出以丰田汽车董事长张富士夫为团长的访华团,希望能弥合钓鱼岛问题引发的中日经贸裂痕。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日系车销量同比下降2%,而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增长26.5%、19.9%、13%和4.21%。从汽车品牌来看,8月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无一日系品牌。日系车的市场份额呈持续下降状态。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部高级访问学者顾建光表示,这主要是由于今年4月以来,受钓鱼岛事件影响,日系汽车无法在中国开展户外宣传,市场营销严重受阻。而且可以预见,如果日本政府“购岛”引发的这场中日争端无法在短时间内平息的话,9月及以后几个月,日系车销量会进一步下滑。毕竟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是群雄逐鹿的时代,中国消费者选择很多,在与德系、美系车的竞争中,日系车具有很强的可代替性,然而日系车在中国的巨大市场却是其他国家难以替代的。
多种手段形成合力
与民间自发的行动相比,政府层面的经济制裁或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陈鸿斌表示,日本的一些高端技术制造业往往在国际上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但是这些日本高科技企业存在原料供给上的先天不足,一些战略资源全部依赖进口,尤其是稀土,对中国的依赖非常大。2010年撞船事件发生后,中国随即停止了对日稀土出口,当时日本稀土资源90%依靠中国进口,这一招打得日本措手不及,大吃苦头。随后日本迅速调整稀土进口战略,加大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印度、越南等国的稀土进口,妄图削弱对中国稀土进口的依赖,今年上半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稀土资源降到了进口总量的50%左右,对中国的稀土依赖有所减弱,但中国依然是日本最重要的稀土进口来源,中国再打“稀土牌”,至少短期内还是会让日本经济相当被动。
当然,如果中国政府公开经济制裁日本,容易偏离WTO原则,更易给美国等第三方势力留下口舌,使得贸易战升级。因此顾建光认为,更聪明的办法是通过一些比较隐蔽的手段打击和制约日本商品的销售。比如禁止日系车在国内媒体上刊登广告,就可以阻断日企进行产品营销宣传的渠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几乎是要了他们的命,其他如家电行业也是如此。比如前两年美国市场上的“丰田质量风波”导致丰田车在北美市场销量大降,背后就有美国政府保护美系车企的影子在。又如苹果公司在韩国频频被送上法庭且最终败诉,背后也有韩国政府刻意保护三星的影子。类似这种比较隐蔽的经济制裁手段还有很多。
总之,真要和日本对打“经济牌”,中国不可能全身而退。但显然中国手里拿着一首比日本好得多的牌,出牌方式和回旋余地也比日本大得多。
相关链接:
中日经贸往来的前世今生
中国对日贸易关系始于70年代初,根据海关统计,197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仅有10.4亿美元规模。
改革开放以后,中日贸易发展迅猛,到1993年,日本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占我国外贸比重20%以上,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对日本依赖度之高可见一斑。但由于历史教科书、靖国神社、东海油气田开发等问题上的争议,中日间长期形成了“政冷经热”的奇怪格局,尤其在小泉政府时期(2001年~2005年),日本政府还频频打出经济牌(如减少对华援助贷款、限制关键领域对华出口等),制造各种经贸摩擦,迫使中国让步。
然而2004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展,在双边经贸关系中,日本逐渐降格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先后被欧盟和美国超越,2011年,“老三”位置更是首次被东盟取代;然而另一边,由于日本国内经济长期低迷,日本经济长期依靠出口,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对欧美市场的出口严重受挫,但对华出口却继续快速增长,导致如今中国已成为日本不可撼动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依存度关系已发生根本逆转,使得日本政府很难再通过经济手段制约中国,而中国动用经济牌约束日本的空间却大为增加。
表 2011年中日经济数据对比
|
中国 |
日本 |
GDP/同比增速 |
471564亿人民币(约合7.6万亿美元)/9.2% |
506.8万亿日元(约合6.4万亿美元)/-0.9% |
外汇储备(2011年底) |
31811亿美元 |
12958亿美元 |
老龄化率(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 |
8.7% |
24.1% |
短评
经济牌先行 “组合拳”殿后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现代社会,扼住对方的经济命脉,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屈人之兵”之法。通常情况下,国际贸易是双赢的好事,而经济制裁和贸易战虽然会让对方受损,但自身经济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七伤拳是也。幸运的是,在当前中日经贸格局中,日本显然比中国更加“伤不起”、“耗不起”、“玩不起”,使出“七伤拳”的主动权在中国手里。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钓鱼岛问题归根到底是主权问题,打出合适的经济牌的目的是希望日本政府能更清醒认识到中日关系“合则两利,斗则日本伤得更重”的局面,让其不得不重新考量单方面“国有化”钓鱼岛的错误行为,不要在错误的轨道上越滑越远。而想要彻底解决争端,在打出经济牌后,还需要配合一系列的“组合拳”。包括使用政治、外交等手段,尤其是多边外交,在联合国的舞台上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最后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要有打出军事牌进行武力威慑的准备。
总之,解决钓鱼岛问题需要拿出勇气和自信,也需要足够的智慧和耐心,这就需要我们的国民能理性爱国,理性保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