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我国首部《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26日发布。
2018年,我国氢能产量约2100万吨,如按照能源管理,换算热值占终端能源总量的份额为2.7%。同年,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战略创新联盟(以下简称中国氢能联盟)成立,标志着中国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开启。
“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能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全国加氢站达到1000座以上。”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余卓平在发布会上表示。
历时8个月编制完成的《白皮书》,提出了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发展路线图。
《白皮书》认为,中国是全球第一产氢大国,初步评估现有工业制氢产能为2500万吨/年,已掌握部分氢能基础设施与一批燃料电池相关核心技术,制定出台国家标准86项次,具备一定的产业装备及燃料电池整车的生产能力。
同时,中国燃料电池车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形成自主特色的电—电混合技术路线,并经历规模示范运行。截至2018年底,累计入选工信部公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燃料电池车型共计77款(剔除重复车型),并在上海、广东、江苏、河北等地实现了小规模全产业链示范运营,为氢能大规模商业化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氢能联盟同步发出《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行动倡议》,呼吁坚持战略引领,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支撑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自主发展;完善标准体系,保障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健康发展;探索试点示范,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有序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