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上好日子的新浪微博,看似迈上了光明大道,却不知,微信正在虎视眈眈,伺机出手。
文|何常在
今年3月,新浪微博发布201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微博2014年第四季度净营收1.05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归属于微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94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2%,首次实现上市后的单季度盈利。自2009年8月成立以来,连续亏损五年的微博,终于扬眉吐气了。
新浪微博从成立至今,道路可谓是崎岖坎坷。直到遇上阿里:2013年4月29日,新浪公司宣布:其子公司微博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约18%。
微博需要的是阿里的资金,阿里需要的是微博的社交圈以及利用微博数亿的用户做基于社交关系的大数据,微博拥有超过5亿的用户,而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支付宝、天猫等平台的账号大约有8亿,双方数据一旦互通,将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账户体系。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阿里注资微博之后,许多用户赫然发现微博的广告凭空多了起来,除了页面右侧的广告栏,一些所谓的“微博推广”也频频出现在微博里,用户不得不被迫浏览推广内容。除此之外,私信广告、评论广告也无孔不入。随着这些大大小小的广告纷至沓来,开始有部分用户宣布放弃使用新浪微博,而根据一些网站的统计,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度已大大下降,跌至2011年初的水平。
2014年,微博成功地在美国上市。上市之后的微博,调整了战略,但广告并没有减少,而是更善解人意更隐蔽了。伴随其后腾讯微博、网易微博的相继退出,给新浪微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空间,客户端的普及也让新浪微博有了更大的增长空间。经过数年打拼的新浪微博眼看就要一统社交广告天下之时,微信却悄悄地打响了争夺社交广告市场的第一枪。
2015年1月,细心的微信用户发现原本只能够收看到自己好友发出信息的朋友圈居然出现了一条陌生人的信息,打开查看方知原来是一则广告。有传言声称,微信此次广告系根据用户消费能力而做出的定向推送,因此网上一则“年收入100万元以上,消费能力强,收到的是宝马广告;买不起iPhone 6但买得起小米的,收到的是vivo广告;连小米、甚至红米都买不起的,收到的是可口可乐广告……”的段子在朋友圈内火速传播。
广告推送中形成的一种身份差异和象征引发了更多讨论,享受广告的少部分人“绑架”了不关注广告的大多数人,就此而言,微信的首次广告营销是非常成功的。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微信上线至今,全球累计注册账户数11.2亿,每天朋友圈内仅分享链接内容的次数已经超过30亿次。日常使用中,76.4%的用户会使用朋友圈来查看朋友动态或进行分享,微信朋友圈无疑成为不少企业新的广告场。
毫无疑问,微信广告将会吞食微博广告的市场,以微信庞大的用户数量和迅速的推广效率,微博在以后的广告市场争夺战中,能竞争得过具有先天优势的微信吗?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一场大战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