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观察报记者 尹靖霏
亚洲首富李嘉诚在86岁高龄,冒毁誉之险,高调重组商业帝国,明显的“产业脱港”,加速“西进”趋向,无论是出于商业考量,还是对大环境的敏感,最终还是想打理一个清爽的商业帝国,稳妥地交到儿子李泽钜手里。
重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实)与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下称和黄),鲸吞英国名列前茅的铁路租赁公司Eversholt Rail Group和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UK,2015年以来,亚洲首富李嘉诚便抛出多项“重磅炸弹”:帝国重组、迁册(公司迁移注册地)海外、东退西进。一时间,舆论哗然,猜测四起。
“我相信李嘉诚是完全从商业角度考虑问题的。”已经70高龄的香港沿海物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荣誉主席、全国侨联常委曾文仲这样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说。曾文仲曾在多国投资,兼任福建省政协常委和香港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等职。他持有长实与和黄两家上市公司的股票。
包括曾文仲在内的众多香港财经界人士近日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这些商业决策,从家族角度看,是李嘉诚在为长子李泽钜接班铺平最后的道路。曾文仲表示:“李嘉诚年纪也大了,现在将企业进行重组,并不是难事。但若留待以后,其大儿子李泽钜是否有威信独立推行重组方案,全世界都会考量一番。”
香港粤海证券投资银行董事、协纵国际集团联合创办人黄立冲提醒,诸多决策表面上看是李嘉诚做出抉择,但应该是由李泽钜主导。李嘉诚擅长的是在政商之间做一个红顶商人,而李泽钜行事较为洋派。
当然,李嘉诚的做法与当前的全球政经大环境也密切相关。
东退西进的“宇宙流”布局
1月20日,李氏商业帝国宣布,长实和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江基建)将共同组建50:50的合资公司,以收购英国三大铁路及车辆租赁公司之一Eversholt铁路集团公司,此次收购金额高达12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12.5704亿元)。
1月9日,李嘉诚宣布重组长实与黄和,否认公司变相迁移注册地 CFP / 供图
随后,和黄公告称,公司将斥资约102.5亿英镑(约合956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UK。据了解,该交易可能成为李嘉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本次交易完成后,和黄旗下在英国运营的3G网络运营商3GUK将与O2UK合并,届时将成为英国最大的电信集团。
李嘉诚对欧洲,尤为是对英国的“狂热”让人侧目。目前,李氏商业帝国控制着英国近三成天然气市场、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
李嘉诚还在奥地利、荷兰、新西兰等其他地区开展收购行动。2015年1月21日,和黄旗下的屈臣氏集团宣布,收购荷兰连锁药房Dirx旗下50家药房,并推出5家新店,此为屈臣氏10年来的首宗收购。
企业观察报记者据公开资料综合梳理发现,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李嘉诚就已从北美开始在世界各地布局他的商业王国;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李嘉诚已成功领导李氏商业帝国迈向国际化,旗下五项核心业务,包括地产、货柜码头、电信、零售及能源等,均以香港为基地延伸至北美、欧洲及亚太……
尤其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李嘉诚不断加大海外投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1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868亿港元。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6.75%。
此前,李家则对在香港和内陆的地产业务不断进行减持和重组:2013年,分拆香港电灯上市套现390亿港元;减持长园集团、先后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
“如果把长和系近些年的一系列资本运作串联起来看,不难窥探李嘉诚商业帝国的产业布局与经营之道。”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陈永豪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表示。
因而,1月9日李嘉诚宣布长实与和黄重组新成立两家公司长江与记实业有限公司(长和)与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长地),并将注册地从香港转移到开曼群岛。此举震惊了商界。
装上安全阀,鸡蛋不放同一个篮子
“李嘉诚的帝国重组和迁册几个月即可完成,但这种做法已在他的脑海中反反复复想了许多年。” 持有长实与和黄两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曾文仲曾在多国投资,还曾任福建省政协常委和香港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等职。
因为此次“东退西进”大手笔行进而深陷逃离香港、看空中国流言中的李嘉诚,面对街谈巷议一再强调,这不过是一次“商业行为”。
曾文仲认同李嘉诚的这一说法。他说:“长实与和黄同样经营地产业务,长实控股和黄,这使得两批人马都在从事地产业务,将房地产人才和非房地产人才分开经营,较为合理。同时,现在房地产行业处于下行渠道,在大陆和香港卖出部分房地产项目,进军欧洲是非常合理的。我作为股民,对他的做法非常欢迎。”
事实上,这一举措确实得到了投资者的支持。据了解,1月9日重组消息宣布后,李氏商业帝国于美国挂牌的预托证券当晚弹升逾10%。1月12日,香港股市开盘伊始,长实与和黄的股价均大涨逾15%。
上述香港大型投行高管也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说:“李嘉诚的做法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普遍欢迎是因为,长和系的多个大型集团涉足多个产业,每一产业估值不同,这使得集团上市公司股价较净资产账面价值有所折让。”根据公告,长实账面权益为3790亿港元,市值2920亿港元,这中间存在23%的折让。
香港资深港股独立分析师梁伟沛也表示:“李嘉诚没有看淡中国,无论是迁册还是重组,或投资欧洲,主要是因为看好欧洲市场。当下,欧洲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再不加速抄底欧洲,机会将错失。”
然而,被访的更多香港财经人士持有更为复杂的看法。香港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对企业观察报记者暗示:“迁册,不可能是一件纯粹的商业行为,更多是出于综合考量。”
一位长期观察长和系的香港人士对企业观察报记者坦言:“我们应该从86岁老人的角度,而不是仅从市场的角度去解读这件事情,从而得出重组能释放企业市值这一结论。”他认为,李嘉诚亲历多场购并。他看到时代华纳如此老牌的企业被互联网新贵美国在线并购,也看到阿里巴巴的崛起,而长和系在过去几年中并无重大突破。
从某个角度讲,外部的势力可以在某个时刻运用财技将自己的帝国吞并,而李嘉诚所需要做的是要把公司市值最大限度扩充,即将长和系升级成为全球财阀,寻求财产安全,这位香港人士如是说。
当然,在更多香港人眼中,李嘉诚的做法与当前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前述某香港大型投行的高管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在政治层面,自香港回归以来,中央对香港的一系列政策红包大部分落入了以房地产商为代表的香港富豪手中,而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李嘉诚等香港老一代房地产家族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
香港投行资深人士黄立冲在接受企业观察报采访时则表示:“香港在司法、决策方面愈发受到政府的影响,李嘉诚将树根移至开曼群岛,万一出现特殊情况,至少不会一篮子鸡蛋全部打散。”
交班在即,为未来30年铺路
事实上,香港人士最为统一的认知是:重组、迁册、西进,这一系列举动是李嘉诚是在为家族企业接班人铺路。
“长和系此次大重组,从资本市场解读是合理的;从产业布局角度,也到瓜熟蒂落之时;从家族管理来说,条件也已具备。”一位香港大型投行高管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据悉,2012年7月李嘉诚接班人一事已尘埃落定。持有家族信托三分之二权益的李泽钜全面接管长和系,而李泽楷则获数倍于其资产的现金支持,以发展新事业。“分家”后,李泽钜掌控李氏家族信托旗下22家上市公司,这22家公司总市值逾8500亿港元。
“李嘉诚是潮州人,潮州人的文化是长子掌权,次子可自由发展。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李嘉诚旧事重提,当年耗资20亿元解救李泽钜之事。这暗示,李嘉诚对大儿子近年来的表现并不十分满意。”前述熟悉李嘉诚人士称:“如果对接班人能力信任有所保留,你将会如何?”
李嘉诚近年更多地投资英国水电等公用事业,“无论经济如何,每年均有回报,极易打理”。 这位熟悉李嘉诚的人士称,重组之后的李氏航空母舰将全力挺近欧洲,并将为李泽钜铺就一条顺畅的未来之路。
不过,黄立冲说:“李嘉诚今年86岁,李泽钜也已51岁,作为企业管理者,这一接班人已成熟,诸多决策表面上看是李嘉诚做出的抉择,但实际上应该是由李泽钜背后主导的。李嘉诚所擅长的是在政商之间做一个红顶商人,而李泽钜行事则较为洋派,在这方面的能力没有父辈那么瞩目。”
市场人士分析,其长子李泽钜一直在业务发展方面倾向于国际化布局。这不仅可以突破父亲的成就阴影,成就第二代的开拓者形象,而且可以将家族企业顺势从局限于一地、受一地政治色彩影响的家族企业,转为更为国际化的跨国常青树企业。
目前,李嘉诚的使命似乎到了收尾的时候,而迈向国际市场显然成为后李嘉诚时代的主线。“李嘉诚目标很明确——进军欧洲。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李嘉诚会保持对欧洲的投资。” 梁伟沛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随着重组释放市值、加速抄底欧洲等途径,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或将更上一层楼——其市值从千亿上升至万亿规模。这对于逐渐放手的李嘉诚,或是接班人李泽钜而言,其意义非凡。”
李氏航母进入调整期 影响待察
李氏商业帝国这架航空母舰的航线,随后必然会继续调整。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这样预判这艘航母的调整:“李嘉诚帝国在发展中,所布局的行业多集中在房地产、零售等传统行业,虽然也有涉足医疗保健、新能源、IT等新兴行业,但仅是浅尝辄止。目前,还未看到其表现出转向新兴产业的激进态度。对于其擅长的传统行业,未来将在保持格局不变的前提下,对局部进行调整。如李嘉诚正慢慢平衡原来的传统行业——减持大陆和香港房地产项目、放缓对零售行业的进军步伐;转而加大对欧洲尤其是英国公用事业的增持。”
而重组之后,长实国际化和多样性业务与和黄的业务,将由新公司长和接手,新长和未来业务遍布全球50个国家,势必将会更聚焦国际市场。“未来,李氏家族或逐步将集团总部搬至香港以外,更彻底的做法可能是李泽钜将居住地外迁。”黄立冲说。
李嘉诚的东退西进,卷起了诸多风潮。
其中,对于房地产行业,包括梁伟沛、胡一帆在内的诸多香港人士表示,尽管李嘉诚在淡化内地和香港的地产业务,但他们将保持香港地产的份额。同时,会看准时机,加码全球性房地产业务。
尽管李嘉诚再三解释并没有对香港失去信心,部分香港市场人士还是认为,香港正处在结构变化和财富的重新分配中,香港的投资前景对某些既得利益者而言或在变淡。“一谈起李嘉诚,一些人挂在嘴边的话多是,李嘉诚都走了,我们为什么不走呢?”胡一帆感叹,当然感叹多于行动。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大陆正在李嘉诚的引路下刮起一股投资欧洲的风潮。“对于内地来说,李嘉诚是一种风向标。越来越多我所熟知的投资人,包括大陆企业主和海外投资者,会愈加把投资关注点转移到海外,很多大陆企业大手笔的投资收购欧洲资产就是很好的例证。”黄立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