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培养“企业家精神”土壤

2014-11-18 17:30

《企业观察报》评论员 冯超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11月9日,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面对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企业家代表,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提及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这绝不是习近平主席在APEC的“场面”之语,而是精准而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本届领导集体对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其方向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进一步培养中国市场的企业家精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经济的深化改革,其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过问案件登记备案等制度。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多个场合强调,要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其实,这一系列的指导思想与行动指南,都秉持着一脉相承的精神与理念,要进一步放开与搞活市场,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的激情、增强企业活力,并同时让企业家精神转化为深化改革的一大动力。

  三十多年的改革已经证明,尽管中国长期以来缺乏企业家土壤,中国人却不缺少企业家精神。只不过,与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的企业家最大的不同之处,中国的企业家要想成功,不仅要技术突破、产品创新,往往还要突破体制束缚。尽管经常面临相对僵化的计划经济制度框架的束缚,但仍然能怀着创业热情和冲动,凭借着企业家精神,杀出一条“血路”的很多人都创造了商业奇迹,成为企业界的榜样。

  30年的改革还证明,中国企业家的故事无法回避改革的宏大叙事背景,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更离不开改革的时代精神。所以,回到当下,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积存多年的顽疾依然是市场桎梏,中国经济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中国经济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中国的企业能不能创造性地闯出一条新路,关键在于企业的领航者们继续发扬企业家精神。

  话又说回来,一方面一些体制性的障碍需要企业家精神来突破;另一方面,要想让企业家精神更顺畅地转化为改革动力与创业动力,一些坚硬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必须克服。

  所以,深入推进法治建设,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保障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在当前显得尤其重要。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应切实履行简政放权,让政府和市场各守边界,放宽审核和减少收费环节,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努力实现让企业“法无禁止即自由”;地方政府过去往往追求GDP的表面数字,现在应追求萌生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以及培育真正对市场有强有力的驾驭能力以及全球竞争能力的商业领袖。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家改革热情的动力。习近平主席此次在峰会上强调指出,“激发市场活力就是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政府应尽快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身,真正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企业家精神转化为市场活力铺设土壤。

消息来源:企业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