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观察报记者 张宁
一场以“安抚股东”为特点的巨额重组计划正在葛兰素史克内部步步推进。这家曾深陷中国行贿丑闻的全球医药巨头,能否以此突破持续低迷的经营业绩,并实现计划中的战略调整,重夺公司地位。
收购诺华疫苗业务、启动价值150亿英镑上市计划、合作开发埃博拉疫苗,葛兰素史克正在寻求一次重生契机。
在抛出分拆旗下资产独立上市等一系列巨额重组计划后,葛兰素史克,这家英国最大的跨国医药企业近期重又成为舆论热点。相比去年此时,这次出现,葛兰素史克的形象颇为正面和积极。
2014年10月22日,葛兰素史克首席执行官安德鲁·维迪正式对外宣布,公司将考虑于2015年将旗下艾滋病医药公司ViiV Healthcare独立上市;在这之前,4月份的同一天,葛兰素史克宣布初步完成了一项涉及金额不菲的重组计划——与全球另一大药企诺华制药进行资产置换和重组,这同样成了震动医药界的重磅消息。
“接连推出这样重大的巨额重组计划,葛兰素史克‘自我拯救’的意图明显。”多位国内医药行业人士这样看。
去年7月至9月间,轰动一时的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案迅速发酵并最终审判,这使其在多个产品多年独占中国市场份额鳌头后,销售额大幅跌落且整体业绩至今难有起色。
“葛兰素史克经受了‘痛苦’的一年。”对于过去的那一年,安德鲁·维迪如是感叹。曾有接近葛兰素史克人士向外界透露,事件发生后,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战略调整并重塑公司形象。
如今看来,葛兰素史克的“努力”似乎开始变得清晰可见。然而,这些带着“自我救赎”味道的重组计划和战略调整背后,又有着葛兰素史克怎样的考量?
“安抚股东”的重组计划
用葛兰素史克首席执行官的话说,公司目前日益铺开的巨额重组计划意在安抚公司股东。
2014年10月22日,葛兰素史克首席执行官安德鲁·维迪正式对外宣布,公司将考虑于2015年对旗下艾滋病医药公司ViiV Healthcare的少数股权启动首次公开发行(IPO),使其作为一家独立公司跻身于富时100(FTSE 100)指数前50位,估值可能高达150亿英镑。
“医药行业正受投行追捧,葛兰素史克如此大体量的IPO,将会震动资本市场。”国内某投资银行医药项目负责人向企业观察报记者预言。
其实,这并非葛兰素史克今年定下的首个重大重组计划。
2014年4月22日,葛兰素史克与另一家全球知名药企诺华制药达成交易,诺华制药同意以145亿美元收购葛兰素史克肿瘤药品;同时诺华将疫苗业务以71亿美元外加专利使用金出售给葛兰素史克。此外,双方同意整合诺华非处方药业务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葛兰素史克拥有63.5%的控股权。葛兰素史克公告称,该交易预计在2015年上半年审批完成。
此外,葛兰素史克还在推进新一轮成本削减计划,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每年削减10亿英镑费用。
由于葛兰素史克表现平平的财务业绩以及中国行贿丑闻的冲击导致股东不满,此番重组是为了安抚股东,试图在经历一年的腐败指控和疲弱销售后赢回股东的支持。对于公司酝酿的大规模重组方案,安德鲁·维迪这样定义。
2013年,因深陷中国行贿案,葛兰素史克多方承压——股价跌幅超25%、全年全球营收同比增长仅1%、股东的不满与施压……更糟糕的是,时至2014年三季度,颓势仍然未止。根据葛兰素史克发布的最新业绩报告,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继续下滑3%。
国联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刘生平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亦分析称,葛兰素史克这三项计划的特点,的确都意在增加股东权益。而这其中,重组整合诺华制药尤具代表性。
根据葛兰素史克彼时公告,其预计“这项交易将增加公司年营业收入20.8亿到416亿美元,从根本上重新塑造葛兰素史克公司的收入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葛兰素史克同时做出承诺,计划拨付64亿美元回报给股东,继续实施B股计划,公司在2015年不会作出任何进一步的股票回购。
在刘生平看来,葛兰素史克意在加速采购销售增长和提高长期盈利,以增加股东价值。
而在葛兰素史克的另两项计划中这样的思路同样明显。查阅公司资料可以发现,葛兰素史克计划于2015年分拆上市的艾滋病医药公司ViiV Healthcare,于五年前创立,并已在研发和商业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其中包括近年成功推出的药品艾滋病用药Tivicay和Triumeq。
“这个时候做出将其独立上市的计划,葛兰素史克将其作为整个公司经营低潮期、开辟新融资渠道的砝码的意图明显。”他说。而该观点似乎可以成为安德鲁·维迪说法的注解,这位CEO曾表示,“公司相信现在正是适当的时间去拓展公司IPO的可能性,此举能增强未来战略灵活性。”
除开辟新融资渠道外,葛兰素史克不遗余力压缩成本同样保护着股东利益。如前述葛兰素史克“目标是在3年内每年削减10亿英镑”的成本削减计划中,安德鲁·维迪表示,公司2015年的股息将保持在今年每股80便士的水平。而这无疑减轻了市场对葛兰素史克股息受到威胁的担忧。
另据了解,葛兰素史克目前正在全力进行埃博拉疫苗研发,公司期望能在2015年年初开始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埃博拉病毒已威胁到大量人类的健康,目前仍没有有效疫苗出现。埃博拉疫苗一旦研发成功,将对葛兰素史克扭转公司形象有积极意义,对公司股价造成大幅利好。
规避专利到期重建中国市场
事实上,葛兰素史克此番大手笔资产重组或许远非看上去这么简单。以“安抚股东”为特点的重组计划之下,葛兰素史克管理层其实早有打算。
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葛兰素史克此次筹划大规模资产重组,表面上都出于提振股东信心,但其内里却是另一番战略意图,其首要便是规避专利到期问题,这体现在其与诺华制药的资产重组。
“因专利到期而导致销售额下滑,这几乎是所有跨国医药企业都要面临的一道坎。”他说,葛兰素史克之所以选择与诺华制药进行资产重组,其考虑也缘于此。从前述披露的交易内容看,二者重组之后,既能够优势互补,也可以规避或将发生的专利到期问题。
而这个说法亦可在双方的公开表述中体现;诺华制药全球CEO Joseph Jimenez曾表示,诺华将此次业务调整看作一个转折点,此次重组涉及公司肿瘤、疫苗、动物保健和OTC板块。诺华方面将借此回归核心制药业务,增加其高毛利的肿瘤业务的实力,同时剥离对其业绩贡献较小的疫苗业务;而素有多元化传统的葛兰素史克,则将放弃肿瘤事业部,全力开拓消费者保健业务,打造全球第一的消费品保健企业。经葛兰素史克方面测算,和诺华合资成立新的消费品保健公司后,将成为仅次于强生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品保健企业。同时,疫苗仍是葛兰素史克所看重的板块,未来将整合诺华旗下的资源。
“据我所知,葛兰素史克与诺华制药原本确实都存在部分药品面临着专利到期,如此通过资产的剥离、重组,双方都巧妙规避了这一问题。”一位葛兰素史克内部人士这样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
另据该人士讲述,事实上,全球医药巨头中,因未预见其核心产品专利集中到期问题而蒙受巨额损失的公司亦不在少数。其中,辉瑞制药因明星药物立普妥专利到期,2013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6%;2004年开始连续7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的立普妥因2011年美国专利到期损失惨重,2013年销售额仅23亿美元。“明星药物专利到期之后,就会面临仿制药的急剧竞争,这将给药企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他说。
面对巨额重组计划、重塑公司形象的一系列动作,多数业内人士均认为,葛兰素史克也在另一方面释放着重建中国市场的信号。
2013年的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案,直接冲击了其在中国地区的两部分核心业务——处方药与疫苗。葛兰素史克公布的2013年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当时这两部分业务的中国区营收暴跌61%。
基于葛兰素史克中国市场销售额仅占其全球总销售不到3%的比率,彼时,有传言称,葛兰素史克并不介意就此放弃中国市场。
然而,传言很快不攻自破。“三季度,我们在中国的业务的确受到了不小影响。但是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为中国的患者提供药品”、“我们始终专注于中国市场,我们仍然相信葛兰素史克现有及未来的药品和疫苗能够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中国行贿案结束不久,葛兰素史克首席执行官安德鲁·维迪曾于2013年10月这样向外界回应公司的业绩下滑与其中国市场的下一步走向问题,“战略调整已经开始了”。
“从与诺华制药资产重组,整合其旗下疫苗资源,到新型药品和疫苗的积极研发,乃至分拆旗下业务上市,不难发觉安德鲁·维迪当日所言‘战略调整’如今正在向现实发展。”林建宁认为。
实际上,与许多全球大型跨国企业无异,葛兰素史克同样难离中国市场。在林建宁看来,这是因为,一方面,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如此庞大的市场对于跨国药企而言具备着相当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葛兰素史克在中国投入、布局已久,这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不会轻易放弃中国市场。
翻看葛兰素史克的公开资料也可以发现,特别是近几年,葛兰素史克在中国屡有大手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其中包括2010年12月葛兰素史克以7000万美元现金收购南京美瑞制药有限公司。据了解,南京美瑞制药有限公司是Pagoda制药集团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实体,旗下产品线包括泌尿和过敏类产品组合。2011年9月,葛兰素史克斥资3900万美元,从深圳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手中收购了双方的合资公司深圳葛兰素史克海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剩余51%的股权,主要从事疫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
另据前述葛兰素史克内部人士透露,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一直是他们经营业绩增长最快的市场,公司对于专利集中到期问题的前述处理,也是出于对药品到期后中国市场销量增速或将放缓的慎重考虑。
葛兰素史克能否如愿“复元”
基于前述种种迹象,葛兰素史克此番重组行动被外界称为恢复元气的标志,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但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葛兰素史克这一目标真正实现,可能不会如计划般容易。
事实上,葛兰素史克在向重点新药巨额投入研发之后的一再碰壁,已引起业界高度关注。据了解,2014年以来,葛兰素史克先后在心血管药物Darapladib和癌症免疫疗法MAGE-A3的 III期研发中宣告失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彦君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在药企新药研发中,在完成了需要付出巨大资金和时间成本的I期、II期研究阶段后,III期临床一旦顺利通过,将使该药品极有可能获准面世销售。但在这一阶段宣告失利,无疑给葛兰素史克新产品线布局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另据了解,2014年3月末,葛兰素史克还撤回了其肾癌药物帕唑帕尼(Votrient)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申请。
“尽管过去几年间公司获得了可观数量的新药,但其中大多数都属于二线产品。”针对葛兰素史克并不乐观的新药研发状况,其研发主管Moncef Slaoui曾这样向媒体坦言。
与此同时,葛兰素史克目前的主打产品的市场也在不断萎缩。来自葛兰素史克的业绩报告显示,以公司最重要的一款治疗哮喘药物Advair为例,曾经创下80亿美元高销售额的该产品,如今却在仿制药竞争、欧洲市场需求缩减等多重因素挤压下,经历着销售额的锐减。从葛兰素史克的营收结构亦不难看出,2013年其总营收额的拉低,与该款药物的销售状况直接相关。
刘彦君表示,尽管葛兰素史克这次通过与诺华制药资产重组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拓展渠道、专注核心领域、提升盈利水平,以重新夺回逐渐消失的竞争优势、重现昔日光辉,“但需注意的是,在自身新药研发这一核心竞争力趋势看衰的情况下,仅靠资本运作的方式自救,恐怕难走深远。”
另一方面,葛兰素史克的中国市场“回归路”似乎也不乏障碍。在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中,多方观点均认为,曾被负面消息缠身的葛兰素史克中国区业务,其一度受到重创的销售情况目前已慢慢恢复过来,但若要重建当年的辉煌,恐怕一定时间段内都难以实现,因为当初的“贿赂门”使得葛兰素史克在中国地区给自己留下了“后遗症”。
最大的问题在于,葛兰素史克在中国医院内的药品处方权已被抢走。根据北京市某知名医院工作人员向企业观察报记者讲述,2013年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曝光后,医院对于葛兰素史克的处方药等产品均避而远之。随着事件进入调查阶段,葛兰素史克的医院推广全线停止,彼时,其他大型药企的医药代表遂趁机抢走了这部分处方权。“以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的不利影响以及其目前的综合实力,难以判断葛兰素史克日后能否从竞争对手手中夺回处方权、以及夺回多少处方权。”他说。
企业观察报记者从医药协会获得的一组数据显示,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用药舒利迭(Seretide)、肝病用药贺维力(Hepsera)在内的葛兰素史克主打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均正在以50%以上的比率下滑。并且,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这样的销售下滑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停止。
“中国对医药需求的高速增长以及这一市场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让国际医药巨头迫切地想要在此占据一席之地并进行扩张。对于葛兰素史克来说,即便破局重新打开了中国市场,但却还存在着一个更加让人头疼的问题——仿制药。”在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眼中,仿制药的竞争往往令这些跨国医药巨头们陷入提高销售额容易、提高利润难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