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观察报记者 庞可
国资、民资、个人三路资本对对碰
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一周年之际,经中国保监会批复,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人寿)正式获准筹建。上海人寿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颁布后第一家获批筹建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也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首家新获批的混合所有制保险企业。
上海人寿并无控股大股东,其第一大股东为民营企业,不过即使加上其他民资股东,民资总的股权占比仅为三成多,其余的大部分股份则为多家国企分别持有。这种分散的股权结构,被视为标准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也是上海人寿持续高调宣传的亮点。不过,企业观察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尽管上海人寿因“混合”概念+自贸区概念为各方所看重,但是由于这些分散的民资和国资股东背景差别巨大,股东们如何实现权力制衡,将是上海人寿公司治理结构中最大的挑战。
乘自贸区东风
民企促成“混合”险企
上海人寿的成立,既是上海自贸区保险业的“大动作”,也是由国资主导的保险业向民营经济逐步开放后的成果。今年5月,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曾在某金融论坛上公开表示,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保险企业。8月,新“国十条”的出台从国家层面对推进保险业发展做出战略部署,鼓励民营资本参与保险企业的改革,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保险企业。一个月后,在自贸区成立一周年之际,上海人寿应时而生。
今年9月,中国保监会在官方批复文件中称,同意由上海中瀛集团、中海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城投、上海外高桥集团、福州宝龙商业、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公司、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际信托公司、上海俪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0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期注册资本金20亿元,注册地为上海。上海人寿成为直接以法人形式注册在自贸区内的首家保险公司。
9月17日晚间,上海人寿筹备组对外发布新闻称,上海人寿将以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平台,将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和创新的经营模式,致力探索走出一条传统保险与资产管理相结合、人寿保险与健康保险相结合、保险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保险功能与生命产业相结合、国际经验与国人需求相结合的人寿保险公司发展新路。上海人寿拟任总经理石福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上海人寿主要业务范围将围绕在养老保险,同时会关注在政策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开发外币保单,为境内外人士提供更多的服务。从公司发展来看,目标是要打造一个多功能的、国际化的、综合性的保险集团。”
一位了解上海人寿筹备全过程的相关人士曾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海人寿的筹建最初并非由上海市政府推动,而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其第一大股东也是民营企业。不过,业内人士分析称,民资股东能否真正掌舵上海人寿目前仍然存在不少挑战。
股东资源互补
共哺上海人寿
相关资料显示,上海人寿最大股东为民企上海中瀛集团,占比20%,中国海运集团占比16%,上海电气和上海城投各占14%,上海外高桥集团占比10%,其他股东共占26%,其中,民营资本占三成多。其中,上海人寿十大股东之列的上海俪铭投资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25日,资料显示,该公司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说,上海人寿是国资、民资、个人资本三路资本齐聚于此。
根据保监会批文,上海人寿拟任董事长为密春雷,密春雷正是上海人寿最大股东中瀛集团的董事长。与密春雷个人的低调行事风格一样,中瀛集团也十分神秘,至今没有公开的网站。本报记者从十分有限的公开资料了解到,中瀛集团成立于2003年,拥有下属企业19家,员工4000余人,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户外休闲运动、高端旅游度假酒店、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高端医疗、教育等领域项目。上海人寿股东中的国资背景也不容小觑。上海国际集团本身就是上海国资委投资金融的平台。上海城投、上海电气虽与金融领域关系不大,但也是上海国资委第一层面的出资企业。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分析人士指出,中瀛集团过去无论在房地产市场还是在基建等领域,均不是占主导地位的公司。此次以大股东身份进入上海人寿,转型痕迹可见一斑,但也不排除用金融业红利反哺房地产等实业的可能性,其是否具有长期投资意向,也将影响上海人寿的整体稳定性。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研究员李南山对本报记者表示,产业集团性质的股东参与保险业主要是参股金融,为投资资本寻找金融市场的“价值洼地”,投资动机主要是期待在现代金融业的新一波长足发展之际,获得高于平均投资收益水平的回报。反过来,作为上海人寿的股东单位,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其中涉及员工的人寿新险种新产品,也可为所投资的上海人寿拓展新市场提供便利的商机。同样,各股东所擅长的方向和领域也将为上海人寿带来更多机会。
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认为,股东资源能够为上海人寿所享用,例如上海国际集团实力非常强,将对上海人寿定位国际化方面提供支持。上海城投、上海电气,在混合所有制方面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国资总和超民资
双方可能“掰手腕”
尽管各股东们资源互补,甚至可以实现1+1>2的效果,不过业内人士对这家混合企业的治理结构心存疑虑。祝波善对企业观察报分析,上海人寿从零开始筹建“混合”企业,可能会导致未来董事会的治理难题。在混合所有制的历史上,大多数混合所有制企业走的是两条路:国企引进民资,或者民企引进国资。这两种混合形式的好处是,在已有的管理机制和文化基础上引进其他资本的“混合”更容易实现发展,但上海人寿完全是一个新设公司,如果单纯从市场化运作的角度出发,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将相当困难。
上海人寿股权结构分散,优点是可以实现相互制衡,但股东关系复杂和微妙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在这些实力背景都相当雄厚的股东中实现权力制衡和协同发展,恐怕也是上海人寿董事会未来要面临的难题。其中一个难点是,尽管目前上海人寿单一大股东是民资,但事实上参与上海人寿的国企都隶属于上海国资委,国有资本总和早已超过第一控股股东。这几家企业将会一起代表上海国资的整体利益,还是由各家单位去表达各自的意图,也几乎决定了上海人寿国资和民资股东之间的关系。
专家们指出,上海国资委将赋予出资国资企业多大的权力,也将影响上海人寿的董事会治理。祝波善提醒说,鉴于上海人寿错综复杂的股东背景,建议一定要把董事会治理的规则以及将来董事会经营决策和各个股东之间的利益规则制定好。尤其是在董事会方面应考虑真正强化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的地位,做到平衡股东利益,尤其是要适当淡化投资人股东。而其中的国资能否在董事会中发挥应有作用,还期待上海国资委有新的管理和规则,适应市场化的董事会治理规则,平衡董事会和股东之间的关系。
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吉鹏认为,混合所有制下,如果治理结构规范,即便股东出现变化,也会将公司动荡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