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刘晓光:为公益站台

2014-10-15 13:44

  《企业观察报》记者 苏乙

  明年,对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来说,似乎是一个好的契机,他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说:“明年我就退休了,退休之后,我会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公益活动上,我的环保事业不会退休。”

  十一年前,刘晓光在阿拉善沙漠中的惊天一跪,让人难以忘怀。迄今的十一年里,他一手打造起了国内最大的环保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简称SEE),并将王石、任志强、冯仑、潘石屹等全国知名的企业家们拉入其中,推动企业家参与公益、环保活动,首创了企业家这一阶层集体进入公益环保领域的新模式。这也被外界称为“刘晓光模式”。

  刘晓光,1955年生于河北乡村。15岁到天山当兵,后考上大学,随即从政,进而经商,最终掌舵专注于环保产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和金融服务四大产业,拥有5家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达到1295亿元的首创集团。

  SEE的站台大哥

  虽然繁忙的工作让刘晓光抽身乏力,但他说,SEE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只要是SEE有需要他出面的地方,他都愿意去做,哪怕只是在某一场活动现场做个背板,站站台,他也是乐意的。“活动我就出面、会议我就参加”。

  成立于2004年的SEE,是由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资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凡是SEE的会员,每年捐赠10万元,投入全国范围内的生态环保当中去。

  作为SEE的直接促成者,刘晓光担任了该协会第一届会长。万事开头难,那段时间他经常因为SEE的章程和发展模式等与各企业大佬开会“争吵”,但最终确立了SEE的民主发展之路。

  最近的这两年,刘晓光参与SEE的具体事务少了,最终沦为了外界眼中的“站台大哥”。刘晓光本人并不否认“站台”之说,因为作为首创董事长,他“天天像打仗一样”。采访这天,刘晓光从外套内兜里掏出日程安排表给记者看,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安排。

  在被问及对“站台大哥”这个头衔有无失落感的时候,刘晓光很自然地摇了摇头:“我并不希望太过张扬,我的作用就是打下基础,让千千万万的人参与进来,参与的人越多我越高兴。”

  据首创员工介绍,只要是关于SEE的活动,需要刘晓光去“站台”的,他都会提早告知工作人员:这一天就不要再安排其他事情了;只要是有关SEE的媒体采访,他一般都不会拒绝;SEE的很多活动场所也都是首创集团提供的。

  刘晓光说:“只要是SEE的事情,需要的话,我一般都会参加。我更多会说一些我的思想、我的意见。”除了参与SEE一些重要会议和基本思想的制定,他平日还会抽空发一些与公益、环保有关的内容到微信圈,以自身的影响力将公益理念推广给朋友。

  十年来最骄傲的一件事

  开启刘晓光慈善事业的钥匙,是2003年“十一”黄金周沙漠吞噬绿洲的景象带给他的刺痛。

  那一次,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沙漠腹地,刘晓光因缘际会看到一抹脆弱的绿洲几乎快被漫漫黄沙吞噬,“突然感觉人类太渺小,每个人就像沙子一样微不足道,亿万富翁算得了什么?如今我们取得了物质的奖章,却毁坏了大自然。”

  当时的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久久没有起身,自此将保护环境当成了毕生的使命。

  “回到北京后,我前后打了100多个电话给身边的企业家朋友们,”刘晓光说,甚至以“老大哥”的姿态“威胁”大家,“你要不来,我们的缘分就到这儿了。”

  透过话筒,他给兄弟们传递出来的意思是:把商业与公益严格分开,100名企业家,每人每年出资10万元把公益做起来。

  2004年情人节那天,SEE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刘晓光当选为首任会长,带有“刘晓光模式”的企业家群体公益活动从此拉开了帷幕。

  围观看热闹的人曾担心这不过是一场企业家“情人节的集体情感出轨”,不能善始善终。就连刘晓光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不太相信“飞来飞去根本停不下来”、“多兴奋点”的刘晓光会真的对SEE上心。

  但一晃,十年过去了。这十年里,SEE在阿拉善当地累计开展了240个项目,新增、恢复植被约15万亩,保护植被200万亩,与1500户农牧民一起创造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节约地下水近700万方,相当于3000个标准游泳池。并在2008年成立了SEE基金会,致力于支持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及其行业发展,从而可持续地促进解决本土环境问题。

  十年后的2014年6月5日,在阿拉善SEE公益机构举办的十周年论坛上,刘晓光说:“创建阿拉善SEE是我最骄傲的一件事儿,我觉得我挺伟大的。作为一个企业家,不光是赚钱,更重要的是能投身到环保的公益事业中去,为人类多做点事情。这也是我十年来最大的收获。”

  刘晓光公益模式

  本报记者曾递给刘晓光一张白纸,上面写着几个身份名词:企业家、公益活动组织家、画家、诗人,这些都是社会给予刘晓光的标签,记者请刘晓光给这几个身份排序,最在意哪个就把它放在最前面。

  他给出的答案是:公益活动组织家、企业家、诗人、画家。

  刘晓光本人很乐意将自己定义为公益活动组织家,他说,“慈善家还达不到,慈善家是散财的;而我的作用是搭建起一个平台,把企业家这个群体组织起来,大家一起做公益、做环保。企业家只有进入环保领域,才能真正被打动、被动员,也能改善他们的形象。”

  然而刘晓光的贡献,远不只是创立了SEE,他带给企业家和社会思考——怎样将个人的慈善理想上升为一个群体,亦或一个阶层的整体理想。

  这个平台,使得中国企业家集体走进了环保领域,它不是一个人的行动,它是一个阶级、阶层的行动。刘晓光将之看成是企业家精神,他说,“SEE是企业家的集体觉醒,集体梦想的实现。这里衍生出了民主问题,也涉及到了企业家内部的民主决策过程,将来可能再衍生出其他的一些东西。我们就像播种机似的,通过做公益辐射到中国文化道德建设,甚至是促进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也正因如此,刘晓光始终被SEE的成员们认定为这里的“大哥”,不管会长是谁:王石也好、韩家寰也好、冯仑也好、任志强也好,都没有削弱刘晓光对SEE的影响,他也因此被任命为SEE的终身创始会长。

  借鉴SEE的成功模式,刘晓光更将责任从企业家个人上升到企业本身。他所领导的首创集团就在不断地探索“首创模式”——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同自身的业务相结合。

  在刘晓光看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绿色产业的革命,首创集团将在自己的主营业务服务以外不断拓展新的疆界,在水务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领域与国际接轨,“尽管这些项目看起来不挣钱,但却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刘晓光的意思是,首创集团要做大做强中国的水务市场,使之成为首创集团未来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 另一面 

  别样刘晓光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重新排列刘晓光的身份,其实应该是这样的:画家、诗人、企业家和公益活动组织家。

  15岁,刘晓光在天山当兵的时候,就喜爱画画,而且爱画风景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他特意带来一本刊物,翻出印有他画作的那页说:“这就是我画的!”

  “画画陪我走过那段日子。那时候穷,总得有点什么追求才能熬过去。”他说,“我画了很多油画。每一张都起了特别的名字。”

  但自1980年开始迄今34年间,刘晓光很少动过笔,只有两次曾提笔过了一下瘾。一次是在1991年4-5月,当时他在北京市纪委工作,分管商贸、外资、外汇、投资等,一天心脏突发不适晕倒在办公室,后住院休息一个多月;另一次是2011年7月,他不慎摔倒,锁骨骨折,休假三周多。这两次病休使他有整块的时间再次拿起画笔。

  刘晓光希望退休后还能再学学画画,他说在画板上创作,享受自由、奔放、激情的感觉。

  此外,有着“文艺范儿”的刘晓光还喜欢写诗,并出版有诗歌集《岁月的甘泉》。他的诗一般都是在重大活动或者会议之后,飞机上、汽车上的即兴而作。少则七八句的韵律诗、多则像长篇大论的白话诗、自由诗、散文诗。他也不管别人如何评价,爱看不爱,反正“这就是我的诗”,有时候碰到任志强,两人会“一人一张桌子”对诗。

  等到明年退休,刘晓光就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他畅想着能够参与SEE和文化中国论坛的某些重大项目的制定和实施。他还想着重拾画笔,继续他的画家梦,有灵感的时候还要再写上一首诗歌。

  此外,刘晓光还说,“我还要去旅游,看看祖国的江山,尤其想去中西部地区看看。”他说,要好好研究下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研究一下整体的社会结构,致力于缩小中西部、中东部的经济差距。

消息来源:企业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