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佘宗明
随着中组部发布“禁读令”,近一个月来,各大EMBA班,尤其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知名的EMBA班,已开始出现领导干部退学潮,不少政府官员和国企领导人选择退学。
如果说中组部相关禁令对国企管理者的规约仍是“外围辐射”的话,那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则直接把矛头对准央企国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它严禁用公款支付履行职责以外的应由个人承担的消费娱乐活动、培训等各种费用。国资委在解读该文件时明确指出:国企负责人获取在职学位,参加MBA、EMBA等课程而产生的费用,今后须由个人承担。这意味着,国企负责人用公款参加EMBA等培训,将遭明令禁止。
让国企负责人们参加培训以提升其决策管理等能力本来很有必要。但培训的不可或缺性,不等于它可以脱离制度化约束的框架,尤其是不能让EMBA之类的天价培训,沦为公款镀金的“权力特供”。对国企管理者来说,培训不应成挥霍公帑、奢侈浪费的“自选动作”,而应秉持需求导向,并廓清附着其上的公私边界。眼下商业化EMBA的培训课程设置多是经管类的,其目标人群本也是工商界管理人士,很难说它与国企高管的履职所需没有契合度,这也为“国企高管成MBA、EMBA主要学习群体”提供了某种合理基础,但虑及当下EMBA班、商学院们虚假繁荣的泡沫,还有公款应有的指向,让国企高管们上公费天价培训班,合理性不免存疑。
首先要看到,时下读EMBA班已成“烧钱”代名词。如中欧国际全日制EMBA课程为期18个月,今年学费为58.8万元,长江商学院则是68.8万元,清华经管学院是56万元。其性价比值得考量。不少专家指出,EMBA收费昂贵,未必是兜售的知识产品“值钱”,而多是以“汇聚政商界优质资源”为卖点,并因此溢价。纵然“知识干货”不多,有些人仍趋之若鹜,不免让人怀疑有些人是“崽花爷钱不心疼”,反正有公款埋单或“兄弟”企业赞助。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有些错乱成分。
再者,如今的EMBA班、商学院等,其长知识功用的重要性也逊于搭建“关系网络”。之前有媒体就披露,读EMBA的目的通常有三个:镀学历、搞关系、资源交换。而很多国企高管去读,难以摆脱醉翁之意不在酒、只为利用这政商联姻的平台借机勾兑的指责。这里面牵涉的权钱媾和,固然需要从增强“防腐”的前端管控着手,但对于这些天价培训班的“掮客”作用,也该以“领导干部一律不得参加”、“国企高管须自费”等规约去冲淡和消解。
基于此,堵住国企负责人公款参加奢侈培训的“后门”是反腐的题中之义,而拿公家的钱去混圈子、找人脉,或许也会倒在廉政审查的坎上。有些国企高管公款“镀金”,暴露的是国企管理者培训体系的缺位,这是系统化培训保障机制的匮乏,也是对应效果评估、成果转化机制的缺失,经费、培训结果的不透明。在此语境中,必须针对国企管理运筹的核心需求,进行定制式的培训课程设置,实现企业目标、岗位技术要求和管理者职业规划的衔接。在国企转制正循序推进的情形下,也应让对应培训跟管理者层次需要对接。而这些设计,还应被纳入长效机制的“大盘子”里,如培训经费的列支核查和账目明晰原则、效果评估的可监督性,都该有条文化的规约。
唯有如此,才能既满足国企管理者的培训需求,又避免公款的被滥用、被挥霍。对应天价培训班里寄生的腐败因子,也能在专业培训与利益勾连的切割中,敦促相关培训“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