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HR是HR,BP(Business Partner,即业务伙伴)是BP。
那时HR基本不需要上赶着去帮业务部门做事儿,业务部门也没那么多事情需要HR出手。现在流行的COE(领域专家)、BP、SSC(内部标准服务)“三驾马车”统统都不是本土制造。
可是,中国企业发展真的太快了,难怪连做HR的老外都惊呼在他们那里流行了几十年的理念和工具,短短几年就被中国HR模仿的淋漓尽致,什么人力资源外包,什么跨界管理……不但如此,聪明的中国人还偶有创新,比如“Glocal(全球本土化)”一词,既完美展示了HR的创造性,又巧妙传递了他们在这方面的野心。
所以,BP不火都没道理。
说到这里,HRBP到底怎么搞呢?挑战是什么?
在纽交所上市的汽车之家,两年前开始正式推广HRBP。在汽车之家人力资源总监杜宏看来,他们不是最早开始这项目的,但也不晚。
事实上,早在2009年杜宏就有过一次HRBP的尝试,但并不成功。那时杜宏更多是用HR经理兼职“联络人”的模式去尝试,当时只有一位相对更关注业务的专职“联络人”在做BP。但这名“联络人”之前的工作经验更偏业务端,和HR团队的连接反倒弱一些。
反思当时的情况,杜宏认为不成功原因是公司业务多元化,文化差异性也比较大。加之当时做BP的决心并不大,多少有些谨慎,所以后来渐渐搁浅。
2012年,“汽车之家”与盛拓传媒正式拆分,变身两家独立的公司。拆分后,业务比较单一,企业文化也较单纯,杜宏认为时机已到,决定正式启动新BP模式。
“那时BP模式在互联网行业已成热潮,但在每个公司的实践差异巨大。我和不同的HR聊,也听取了很多人、企业的做法,总结出我们的特点。”
目前BP模式在互联网企业落地的差异性很大。BP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HR的工作模式,在一些按事业群(部)划分的大企业里,一个BP就是一个小型人力资源部,BP会成为HR的主导力量。
然而在更多的中小型企业里,BP还只是支持辅助作用,也有一些企业的BP人员,虽然挂着BP的头衔,却可能是资历并不深的从业人员,做的是过于事务性支持工作,缺乏专业厚度。
这是BP的两种极端,杜宏的期望值和以上两种情况都有不同,他希望BP和HR团队都比较强,BP团队独立有观点,而HR团队能够从背后给予较强支持。
杜宏和他的团队最近两年一直都在努力做转型,在他看来,业务部门就是HR的客户,“我们一直都在进步,但还没达到理想状态。”
从这两年的实践来看,你觉得HRBP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对于我们来说,HRBP有两大挑战:
一是合适的人选不容易寻找。BP模式在市场上已经很火了,但有BP经验的人才鱼龙混杂,加之原企业的规模、业务模式、文化不同,招募来的新人需要更长时间磨合。
第二,业务部门对HR如何提供服务这件事,在认识方面的差异性也很大。BP能完全发挥作用需要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业务部门认同BP模式;二是业务部门能够提出清晰的需求。
BP是满足业务部门个性化需要的,而HR团队是满足共性化需求的。个性化需求很大程度取决于业务人员提出的需求是否准确合理,这对业务部门的认知提出了要求。
事实上,这个问题存在于大部分企业——HR与业务部门的认知并非总能做到完全匹配,会有个别业务部门的观念停留在“HR只是提供支持和职能服务的”,他们不希望HR插手业务方面的工作。
BP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那么什么样的BP才算好BP?
我个人认为适合我们的BP候选人,一种是在相对成熟的较大规模公司经历或学习过成熟的HRBP模式,并且亲自参与过一些BP项目的熟手。另一种是在规模200-1000人的中型企业做过HR团队的管理,并在某些模块有一定专长的角色。
但是这两种人才相对都比较稀缺,不太容易找到,即使找到也就会贵一些。
如何解决在与业务部门合作中的挑战?
一是加强沟通,和业务部门耐心解释HR能为业务部门带来哪些帮助,HR扮演怎样的角色,要求业务部门开会时要有HRBP参加。在这方面业务部门还是比较认可的,愿意让HR参加自己的会议并让他们提出管理建议。
其次在一些共性项目中,HR做更符合公司业务发展大局的设计。而设计落地的过程中,BP要主动帮助业务找需求,同时 COE也积极参加,类似咨询公司帮企业做咨询。
这也需要HR在公司有较强势的地位或话语权吧?
对话平等和互相换位思考是前提,HR能够被正确理解也很重要,而不是谁要强势或者地位。非常幸运的是,在汽车之家对HR很重视,公司的文化也是倡导谁正确听谁的。
更多丰富活动和最新信息,可扫描CHO首席人才官微信二维码(微信号:chomedia),实时获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