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6日,在长安马自达品牌诞生5年后,长安汽车和马自达汽车终于正式联姻,以50:50比例出资在南京成立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这是马自达汽车脱离福特单飞后,在日本本土以外设立的唯一一家集产、供、销、研于一体的合资企业。不同寻常的是,新合资公司的成立很低调,甚至未举行正式的发布会。
“我们是一家务实的企业,合资公司的成立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不值得高调。”当我们在春节前夕,前往长安马自达采访执行副总经理况锦文时,他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以营销功力著称的况锦文,是在2012年4月接替安显林出任长安马自达汽车销售分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的。此前他在长安汽车已任职五年,从长安第一辆轿车奔奔上市开始,况锦文带领团队不断创造销售佳绩,短短几年内,长安轿车已跨入国内主流自主品牌行列。
如今,分拆后重建的长安马自达,一如当年的长安轿车,百废待兴,正需要一个既懂管理又懂销售的掌舵人。作为中方第一负责人,况锦文被寄予厚望。
采访当天,况锦文正忙着处理招标工作,一直忙到晚上,第二天又安排了出差。2013年对他来说注定是忙碌的一年,“随着合资公司成立,长安和马自达双方有了更实质性的合作,我们当下的要务是,埋头把该做的工作做好,把基础去打好,尽快把优秀的产品制造出来,推向市场。”
团队重建
就在我们采访前一天的晚上,长安马自达销售分公司刚刚举办了员工年会。一位从某自主品牌跳槽过来的员工告诉我们,长安马自达的年会气氛轻松活跃,总经理藤桥稔和况锦文两位老总,都在年会节目中被拿来开涮,和200多位同事欢聚一堂,“大家都很开心,这跟我以前在地方国企的感受完全不同,国企是不可以拿领导开涮的。”
据况锦文介绍,这个由200多人组成的营销团队中,超过80%的员工都是新招聘的。
一年前,长安福特马自达拆分获批,长安马自达事业部从北京搬迁至南京,不少老员工因此选择离职。“这可以理解,毕竟作为一个城市来说,南京对人才的吸引力,远远不如北京。”一位留下来的老员工说。
也因此,况锦文接任执行副总之时,首先面临的就是团队的建设。所幸,从零起步,建立体系、梳理架构恰恰是他所擅长的。20多年的职业生涯先后服务5家企业,每一次跳槽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正如他自己所言:“在药厂学会了进入社会,在埃索石油公司学会了管理,在上海通用学会了营销,在长安汽车学会了创新。”
作为一名资深的管理者,况锦文在组建团队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们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企业文化的培训,让来自不同背景的员工认同长安马自达的理念和价值观,高效协同,从而形成合力。”
团队年轻,自然需要领导者多花心力。但况锦文认为,团队年轻也有好的一面:“年轻人思维活跃,把他放到那个位置上,就会有责任感。”
长安马自达销售分公司移师南京一年来,在江宁区临时租用办公楼作为过渡。办公区装修极为简单,员工们在隔断的工位上办公,藤桥稔和况锦文两位老总的办公室门保持敞开,据说是为了方便与下属们交流。
况锦文的办公室里,只有一张办公桌,一个书柜,和一张简易的小会议桌,墙上挂着几块白板,上面写满了图表。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没有造景 盆栽,没有茶几沙发,地上甚至没有铺木地板或地毯。藤桥稔的办公室亦是如此。跟业内其他老总、尤其是国企老总们奢华的办公室相比,可以用简陋来形容。
“能满足工作需要就够了。”况锦文笑笑说。
当我们回到销售分公司办公区时,已经过了午饭时间。此时况锦文正捧着一盒盒饭,和员工们在办公室里讨论工作。
据老员工们说,况锦文和同事们一起吃盒饭是常有的事。“况总来了之后,团队的面貌明显不一样,大家都更有激情了。”
在一位员工的工位上,我们还看到了这样一条标语——“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据说这是员工自己贴的,并非公司下达的口号。
“年轻的团队需要时间磨合,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况锦文说。
梳理品牌体系
过去的一年,况锦文说的最多的就是体系。“营销的基础是体系,如果体系没有竞争力的话,产品的竞争力是发挥不出来的,品牌建设也无从谈起。”
而况锦文在品牌建设上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重新树立长安马自达品牌,并与一汽马自达及海马品牌区分开来。
这也是马自达在中国市场上几经波折所遗留下来的“历史债”。
错失最佳的合资时机,是马自达这些年在中国市场无法施展最大能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上世纪90年代,马自达开始与一汽海南合作,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成立合资公司,而是通过技术转让方式,推出了挂有“海南马自达”品牌的福美来和普利马等老323平台产品。后来,又与长春一汽以类似的合作方式,推出了马自达6,但仍未能成立合资工厂,只在销售环节实现了合资,成立了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2006年,马自达参股长安福特,欲借此寻求突破。但由于在销售环节需借用一汽马自达渠道,利益关系复杂,长安马自达3被迫停产,错过了树立品牌的最佳时机。当与长安的合资障碍扫清,终于结束了寄人篱下的日子时,中国车市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而马自达在中国消费者的印象里,一汽马自达6和海马福美来的印记已很难挥去。尤其是海马车型的存在,间接拉低了马自达的品牌力,纵然海马与马自达已无直接关系。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来自同样的车型平台,新老福克斯去年在中国销售30万辆,而马自达3/星骋的销量只及其四分之一。
如何提升长安马自达品牌力,是况锦文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来到南京以后,他开展了三个多月的市场调研,并最终为长安马自达确立了 “纵享激情”的品牌战略,即“为用户带来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汽车产品和服务”。
况锦文认为,这将有助于强化长安马自达与一汽马自达6及海马之间的品牌区隔。
化工专业的背景,让他更擅长于逻辑性思维,“我感觉,营销就是解一个化学方程式,或者是做一个化学组合的等式。”纲举目张,有了新的品牌战略,业务才能系统化。
如今,况锦文和他的团队有了阶段性的成绩。“品牌体系的梳理任务基本已经完成,现在就是把它运作起来,使整个体系运转得更顺畅,更有效。”
提升渠道力
在进入长安之前,况锦文是上海通用华南大区负责人,渠道建设是他的强项。因此,接手长安马自达销售分公司后,他便迅速祭出了“2012春季大行动”,调整商务政策、吸纳二级网络、扩展大客户业务。
为了提升网络运营能力,况锦文重点从体系建设、流程建设、团队建设上精准调整了商务政策,发布了2012年全新的《经销商商务政策》,同时还发布了《经销商运营指南》。
“每个店都是靠师傅带徒弟那肯定乱套了,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有标准。工厂的工人要做好一个岗位,有一个标准指导,同样对经销商的终端运营也是一样,必须要有标准的运营指南。”
对于新政策的效果,况锦文很有信心:“首先你按照这个做,把它做到位。然后还要坚持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政策实行一段时间以后一定会出现效果。”当年他在上海通用任职时,“赛欧”由别克换标为雪佛兰,市场前景不明朗,正是他抱着必胜的信念,带领十多人的推广团队,仅2006年一年销售雪佛兰轿车11万台,创下了销售奇迹。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安马自达产品较单一,单车利润不高,经销商盈利状况普遍不佳。况锦文认为,“盈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历史积淀的问题,不可能一夜之间解决。除了新产品的投入,我们还会延展价值链,比如说二手车,二手信贷,以及租赁、精品件开发等,提高经销商的盈利能力。”
截止2012年底,长安马自达和一汽马自达的网点数量共403家,其中一汽马自达数量占优。为了实现与一汽马自达均衡的局面,况锦文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仍是提高网点覆盖面。“提高了网络覆盖面,才能够讲服务保障能力,销售服务保障不到位,讲再多都是多余的。”
2013年,长安马自达针对以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又进一步调整了商务政策。况锦文向我们介绍了其中的主要变化:“有两点非常突出,第一,我们提高了对经销商固定投入的回报,以往投资回报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局面,将得到改变;第二,通过政策指引,把我们有效的资源集中,提高市场推广效率,加大我们品牌的认知度。”
“新政策对经销商很有吸引力。”他强调说。
重回快车道
在“2012春季大行动”以后,长安马自达的销量连续创下新高,去年上半年累积销售44,567辆,同比增长22%,刷新了长安马自达上半年市场销量的历史纪录。
然而,2012年下半年的“岛屿事件”,让加速快跑中的长安马自达,不得不骤然减速。2012年10月份,长安马自达销量跌入谷底,仅销售1742辆,同比下跌79.5%,尽管年末销量逐步回升,但年销10万辆的目标最终搁浅。
“如果不是爆发这个事情,我们去年完成10万辆的任务是没有问题的。”一位老员工谈及这一话题时,仍倍感惋惜。
这一风波,也让况锦文对合资品牌的发展,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合资品牌最终的归宿,一定是更好地融入到中国市场,要努力实现成为中国当地的企业,成为中国优秀的企业公民,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而存在于市场中。”
按照马自达在华的发展目标,2015年两家合资公司计划销售40万辆。其中,长安马自达到2015年要实现产销20万台,到2017年实现产销30万台以上。
尽管岛屿事件的负面影响并未完全消退,但马自达并未下调该中期目标。
然而,岛屿事件却实实在在地浪费了长安马自达一年时间。2013年,长安马自达只能重拾去年未竟的目标:“产销规模上到10万辆的台阶,网络建设规划实现200家以上。”
留给况锦文的时间窗口更小,任务也因此更艰巨了。所幸,长安马自达毕竟是马自达在华唯一一家真正的合资企业,在新产品的投放上占有优势。
“保证每年都会有一款新车。”以往长安马自达投放的车型集中在A级和A0级轿车上,况锦文透露,“今后的车型投放有更多可能,目前正在商谈将CX-3平台引进国内。”
而今年的重头戏,是马自达CX-5的国产。这款与本田CR-V同级别的SUV,采用创驰蓝天技术,预计8月正式上市。这也是马自达在中国投产的首款SUV车型,因此备受瞩目。
但在况锦文看来,新合资公司成立后,双方的合作绝对不是一两个产品的问题,还包括发展目标、生产本地化等一系列问题。除了整车厂、销售公司,处在南京九龙湖畔的长安马自达技术研发中心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新车型。
况锦文说,他最大的期许是,和长安马自达一起快速成长。让长安马自达在新的平台上重新驶入快车道,正是况锦文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访谈后记:
“出生于60年代的人,肯吃苦,能付出。”况锦文这样表述他们这一代人的特质。
虽然采访时间只有半天,我们仍能感受和见证到他的敬业与辛劳。
但让我们印象更深的,是况锦文身上的工作激情。
“激情”,也是他在访谈中用的最多的一个词。
正如况锦文自己所言,毕业于化工专业的他,虽然更偏重于理工生的理性和务实,“但也并不缺少诗人一样的浪漫和激情。”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况锦文说,对他影响最深的事情,还是长安第一辆自主轿车奔奔下线的时候,现场很多员工都动情地哭了,这让他备受震动:“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汽车人,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么重。”
自1998年进入上海通用开始,况锦文就一直战斗在汽车市场的最前线。从合资品牌到自主品牌,又重新回到合资品牌,一刻没有停歇。并且不管身在自主品牌,还是合资企业,都始终存有对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份使命感。
无论何时何地,这些怀有激情、梦想和使命感的汽车人,都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最大财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