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陈邦和他的百年爱尔梦

2013-01-21 15:13

 

记者 肖志芳 通讯员 刘语菲

    陈邦说自己爱好广泛,业余时间也有好玩的一面。

 

    人物档案

   陈邦,男,汉族,1965年9月出生,湖南长沙人,无党派,硕士研究生,湖南大学MBA兼职导师,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1年、2012年连续两届获评“中国上市公司最受尊敬董事长”,2012年当选为第十一届湖南省工商联副主席。其创办的爱尔眼科是中国最大眼科医院集团、中国唯一上市的医疗机构、中国唯一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医疗机构。

    精彩语录

    “我要引盲人行不认识的道,在他们面前使黑暗变为光明。”

    “使所有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能享受到眼健康的权利。”

    “财富只是数字和符号,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只是事业发展的附属物。”

    “我有生之年,都会围着医疗事业来发展。”

    “我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记者  肖志芳 通讯员 刘语菲

    20世纪,美国聋哑人海伦·凯勒的一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独特的生命个体体验震撼了整个世界:眼前一片黑暗,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与煎熬,盲人成了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下一个世纪的今天,湖湘大地上出现了这么一位企业家:他让无数盲人告别黑暗,无数视觉模糊的人摘掉眼镜,重新拾回了一个清晰的世界;他实现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与资本市场成功对接的零突破,成为中国让医院上市的第一人,并演绎了一个财富传奇;尽管身家数亿,他依然坚信“人不能只为了钱而活着,使所有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能享受到眼健康的权利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他便是爱尔眼科的创始人陈邦。他的梦想平凡而伟大,即让这个世上每一双眼睛都清澈光明。而这个梦想,正在华夏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成长……

    悬壶济世

    精于此道,以此为生——

    十年磨出“爱尔剑”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2013年,爱尔眼科即将迎来十周岁生日。从倾尽3万元起家,到成长为中国最大规模眼科医院集团、首家IPO上市及唯一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医疗机构、44家连锁眼科医院遍布全国。爱尔眼科如一枚火种,点亮中国医疗格局新版图,燃起资本市场新火种。

    目前,陈邦的爱尔眼科医院已遍及全国23个省、直辖市,用业内人士的话来形容:中国铁路主干线“三横五纵”任何一个大站下车,都能找到爱尔眼科医院。

    多年以前,陈邦看到古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后,颇有感触。他明白,一个人真正的胸怀和格局体现在他对这个世界的贡献上。尽管陈邦没有跻身政界,但是这一点儿都不影响他创办一家伟大的医疗机构,让那些优秀的医生们,有一个可以放手施展才华的平台,为这个世间减少病痛做出种种努力。

    如今的爱尔眼科,早已囊括了多项业内外的“第一”。除了第一家IPO上市医疗机构、驰名商标眼科机构,爱尔每年参加全国眼科学术会议的医生和投稿数量也是名列第一的。而每年超过12万台的手术量、每年200多万患者的就诊数,以及50%递增的年门诊量,更使爱尔逐渐成为眼疾患者心中第一位的金字招牌。

    十年的千锤百炼,铸就了大家公认的“爱尔宝剑”。而这把宝剑的铸就者,也就是爱尔眼科的创始人陈邦,而他的创业故事亦成了妇孺皆知的一段传奇:上世纪90年代,他揣着3万元到上海打拼,租住在弄堂,碰到一位靠给医院租赁眼科治疗仪器为生的邻居,几番闲聊下来,全无行业经验的陈邦决定入行淘金,并且没过多久“就找到了感觉”。

    一个半路出家的人凭借什么打造了中国眼科的典范?一言以蔽之:精于此道,以此为生。“有次站在协和医院的门口,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病患挤在水泄不通的门诊大厅里,有的等不到床位只能在走廊上打点滴。我突然明白了这份事业的意义!”陈邦如是说,“这些情景和医疗资源的现状告诉我,你不得不做。”

    从被邻居引进门,到如今成为中国眼科行业的排头兵,陈邦一直以来只做了一件事——为盲人找回光明,为有视觉困扰的人找回清晰的世界,并以此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和责任。

    资本先锋

    长于此道,以此为乐——

    让医院上市的“第一人”

    “上市不是目的,而是成就‘百年爱尔’理想的手段”。对于上市的目的,陈邦头脑清晰。这家医院登陆创业板市场,在全国开辟了医疗企业一条全新的融资模式。

    还没有上市前,陈邦早就敏锐地观察到,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随着股权分制、创业板、融资融券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日渐突出。

    爱尔眼科在积极扩张的同时,最头疼的是资金问题。陈邦意识到,单靠某一家金融伙伴的支持,无法更好地推动爱尔的发展。这时他将目光投向了充满活力的资本市场。

    2009年9月30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作为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之一,爱尔眼科当时募集资金9亿多元。创建者陈邦也以当时30多亿的账面市值一度成为创业板首富。作为全国第一家首次公开发行的医疗机构,凭借在创业板募集的充裕资金开启它的大举扩张。  如今,爱尔眼科的市值已近百亿元。

    就在爱尔眼科成功IPO、陈邦敲响财富之钟的那一瞬间,中国民营资本与医疗行业对接的历史也同时开启。媒体兴奋地称陈邦为“中国让医院上市的第一人”。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领导高度赞扬了这家推动中国医疗服务优化的湖湘企业,“爱尔眼科的上市,表明民营医疗资本正逐渐成为国家卫生医疗的有益组成部分”。

    爱尔开启的医疗资本新格局,也得到了经济学界的充分肯定。“医疗服务这么贵就是资本进入不自由,没有外国人到中国来开医院,民营医院有一些,但是很困难,竞争很不充分,所以医疗就缺,缺就贵,民营资本进去就可以解决‘缺’的问题!”——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茅于轼,话锋犀利地肯定了这个“资本市场一小步,医疗行业一大步”的创举。

    对于企业的发展,喜欢打高尔夫球的陈邦这样形容。他说,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像这推杆一样,瞄准主营目标,心无杂念,稳步推进,“做企业必须要专注、专业,外面的诱惑太多,这个也想做,那个也想做,实际上很难做好一件事情。”

    长于此道,以此为乐。正是这样的理念成就了陈邦创造了那么多个“第一”。陈邦说,公司上市之后,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更好的基础,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爱尔眼科为中国非公医院的发展创立了一大模式。为如何借力资本市场将医疗行业做大做强,提供了一个标杆。

    商界英才

    优于此道,以此为荣——

    中国医疗行业的“爱尔现象”

    江湖行走,必有利器。陈邦把一半的功劳归于“一个好的运营模式”。 “爱尔眼科的成功,是‘分级连锁’商业模式的成功!”谈到这个开创先河的医院管理模式,陈邦尤感自豪。

    打破了中国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了中国医疗行业的竞争模式,具有医疗服务面向基层,集团各医院连接成网,医疗资源高效使用等特点,极大地缓解了当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爱尔的发展速度也被国内外誉称为中国医疗行业的“爱尔现象”。

    爱尔眼科旗下各连锁医院按照区位、技术、战略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其中公司把中心城市医院技术定位为爱尔眼科医院的核心,借助其一流的医疗、科研、教学水平,为“爱尔”品牌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对省会及地级市城市的医院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把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临床能力、位于省会城市的医院技术定位为构成爱尔眼科的主体,其眼科综合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地级市的医院提供技术支持;把建立在地级市城市的医院作为延伸爱尔眼科的服务网络,侧重于眼视光和一般眼科疾病的诊疗服务。陈邦表示,适当的时候,爱尔还将开到县级城市,不断渗透基层医疗市场,同时借助分级模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眼科医疗服务。

    “这样一来,我的每个医院都是疑难眼病治疗中心。无论患者在哪,病情有多复杂,都有一个强大的医疗集团为之服务。” 陈邦这个“以患者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很好地适应了我国眼科医疗服务行业“全国分散、地区集中”的市场格局。

    不仅如此,上市以后,爱尔眼科开始对各连锁医院进行区域划分,并采取“大区管理模式”对各医院施行更集中化管理。通过“片区管理模式”的推行,陈邦希望以优秀医院带动新开医院,以片区发展带动全国发展,进一步提升整体服务品质和管理成效。

    大爱无疆

    勤于此道,以此为幸——

    先是医院,再是企业

    这10年,陈邦始终在用实际行动说,我要引盲人行不认识的道,在他们面前使黑暗变为光明。

    “办医院绝对不能像办企业一样,企业的天性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医院是担负着公益性职能的。做医院,如果完全照搬企业的做法,就容易因为短期利益而损害长期发展。”陈邦反复强调这句话。在他看来,任何医疗机构要发展,首先要用良好的医疗质量、技术和服务来赢得广大患者的信任和认同,然后必不可少的,就是责任感和爱心。“我们先是医院,其次才是企业。”

    事实上,创业之初陈邦就已为他的团队注入了大爱文化:“使所有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能享受到眼健康的权利。”今天,在爱尔眼科的任何一家医院、任何一个宣传品上,都能看到这行醒目的大字。

    2003年至2012年,爱尔眼科免费实施各类眼科慈善手术达10万多台,救助、捐赠和减免的金额达3亿元。在全国40多个城市的村镇、社区、学校、敬老院等开展义诊近3万次,使超过4000万国人接受了最先进的眼健康义诊和宣教。同时培训了近2万名基层眼科医生,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从2006年开始,爱尔眼科陆续在长沙、沈阳、武汉、成都、重庆等医院中成立眼库,配备专业设备和工作人员。如今,爱尔眼库眼角膜捐献人数已位居全国前列,500多位角膜捐献者的爱心,由爱尔传递给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眼库成立伊始,陈邦和管理高层们就都签署了角膜捐献志愿书,“身体力行是对这项事业最直接的支持。”

    “我相信爱尔的努力可以优化中国的医疗格局,实现一个屹立百年的品牌,给更多人带来优质的视觉感受,让中国人在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同时,不再受到眼科问题的困扰。”陈邦和他的百年爱尔眼科梦,浓缩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生命和使命的全部理解和独特解读,融入了千家万户追求爱和光明的梦想,也由此嵌入了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宏阔版图。

    特写

    “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世界就在我眼前”

    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

    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

    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世界就在我眼前。

    白沙乡是长沙县非常有名的长寿之乡,这里9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30多人,89岁高龄的向佑枚老人便是其中的一位。然而,由于双眼患上老年性白内障,从此她的生活渐渐蒙上了一层阴霾。2012年9月的一天,向娭毑的生活变得光明起来。

    因为眼睛看不见,老人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也不敢外出。因为家庭贫困也一直没有机会到医院检查,当听说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要来白沙乡举行防盲公益活动,老人这天早上七点就来到了活动现场。

    老人的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术后视力已达0.4,老人的笑容也一直挂在脸上,“本来以为再也看不清家乡的山山水水了,没想到手术之后效果这么好,真的要感谢政府和医院的关心。”现在老人的生活也基本可以自理了。

    据了解,在我国致盲的主要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白内障,占46.1% 。而白内障患者中的大多数是可避免盲的,即通过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治愈能重见光明的。

    可惜的是,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的白内障患者,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正常的手术费,而使眼睛失明陷入黑暗之中,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倍受黑暗和贫困的煎熬,患者一旦失明,不仅自己生活不能自理,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许多盲人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重获光明是他们最大的梦想,看见阳光是他们最真的期许。

    陈邦介绍,像向娭毑这样的贫困患者,只要带上身份证或户口本、贫困证明和农合证,到长沙爱尔眼科医院通过资格认定后,便可以享受指定晶体免费复明手术治疗。

    记者

    手记

    用慈善续写

    贫穷患者的光明

    创业即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对于陈邦而言,无疑是最契合这个定义的。15年时间,从3万元到数十亿元的蜕变,有的不仅是财富路上稳健长远、铿锵有力的成功,更是社会对一位实干家的有力回馈。

    而巨额财富的背后,爱尔眼科为千千万万的患者要回了光明、要回了希望,更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双赢之举。如果时下或者将来,人们要给成功提出更高更全面的标准,陈邦无疑是一大热门人选。陈邦和他的爱尔眼科还向我们诠释了,用慈善续写贫穷患者的光明,不仅让人心灵伟大,还会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财富的追随。

 

消息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