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中信国健王俊林:日常点滴汇聚企业社会责任

2013-05-23 11:25

编者按:5月16日,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面向公众发布《2012年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民族药企,中信国健以开放、透明、积极的姿态向社会公开承担社会责任。中信国健总经理王俊林先生在报告致辞:“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中信国健已成功建立了国内领先的抗体药物开发和产业化生产平台,这种领先不仅体现在强大的科研能力和销售业绩上,更体现在对中国市场的前瞻性思考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持续关注上。”

作为国内抗体药物企业领军者,中信国健对中国市场的前瞻性思考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持续关注具体如何体现?近日,生物谷专访中信国健总经理王俊林先生,他就企业社会责任、药品质量控制、创新研发、新产品方向及市场战略等问题作了全面解读。

问:您如何看待药企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王俊林:企业离不开社会。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很广,除了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以外,还承担着对公司员工、医生、患者、供应商、社区和环境的责任。所以企业的价值应该体现在承担社会责任上,作为国内制药企业的创新引领者,中信国健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将社会责任落实到日常经营行为。

具体来说,比如在节能环保方面,中信国健不惜以高价引进低能耗的“汽水分离设备”;塑料制品外包装选择方面,可降解的塑封材料成本比不可降解的塑封材料贵很多,但是为了社会环境问题,可降解塑封材料成为了我们的首选;我们也有意识地培养员工环保意识,员工日常办公打印用纸,均采用双面打印,以节约资源。而谈到对于社会的责任,中信国健一直积极投身社会慈善公益活动。比如,连续三年开展“患者关爱工程”,捐助300万元左右药品,为150余名贫困风湿病患者提供免费规范治疗,为超过2万名风湿病患者提供免费的专家疾病咨询及健康资料,分发患教手册约40余万册;2013年,中信国健还与民政局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专门设置了赠药慈善活动项目,目的是为了减轻因病致贫家庭的社会问题。

问:2013年度,中信国健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会有哪些新举措?

王俊林:我们希望将历年所做的企业社会责任的项目再深入、细致地执行下去。今年,中信国健在员工发展方面将开展全新工作。我们将更多致力于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凝聚力的增强, 并深入地考虑员工的需求,在注重员工绩效的同时,更加关注员工的个人能力在企业全方位的提升与发展。

问:药品质量控制一直是制药厂商最为关注的部分。对于国内生物制药企业而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能否分享一下中信国健在药品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的经验?

王俊林: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质量是制药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企业存亡的红线。药品质量控制的提升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企业循序渐进地开展,持续地推进。

当前,国内生物制药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人才。我们中信国健的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两种:一类是具备专业背景,同时拥有不断改进质量意识的人才。因为对于参与质量控制的人而言,如果将达标作为最终的标准,这将会非常危险。另外一类是具备国际化视野,善于沟通交流,并乐于挑战现有问题的人才。

质量保证、分析和研发团队是中信国健药品质量控制的“三驾马车”。质量保证团队严格按照CFDA的标准生产合格产品,负责整个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产品符合工艺规程标准;质量分析团队负责分析生产过程中所设置的1000余个质控点,纠正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质量研发团队是中信国健产品不断接近国际标准的生力军。2012年初,中信国健正式启动了质量提升5年计划,争取5年内,在现场生产、质量管理方面,水平达到美欧国家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标准。

整个质量团队得益于我们优秀的产品基础。同时,产品的国际化步伐也促使了质量的提升。中信国健的产品在获取海外认证的过程中,包括巴西、南非、土耳其、乌克兰等国家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中信国健工厂审计时,他们会对产品质量提出各种要求,我们在满足其要求的同时,也进一步促使了产品质量的提升。

问:益赛普是中信国健的拳头产品,但目前国内也有一些类似产品陆续上市。对此,中信国健有什么策略?另外,益赛普已经进入一些城市的医保,对此公司作了哪些策略调整?

王俊林:益赛普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也是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生物制剂。过去八年时间里,中信国健引领了中国风湿领域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在生物制剂的使用方面。正如你所言,辉瑞、强生、雅培等风湿领域的生物制剂产品陆续在国内上市,同时本土企业也有几款上市和待上市的产品。

从整个生物制剂的大市场来看,国外的生物制剂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40%,但是国内还不足10%,其发展空间巨大。具体到风湿领域市场,我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风湿病病人,即使包括即将上市的产品,也仅能满足其中的几十万人的需求。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国内外其他药企联合,共同培育市场才是中信国健的应对之道。与其说是竞争,不如说是共赢。

随着国家对慢性病的越发重视,部分地区已将相关药物纳入了基本药物目录。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一种较常见的慢性病,也受到很大关注。作为国内上市的首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益赛普,目前已进入了部分城市医保,但由于与相关部门沟通较晚,并没有全面进入医保。我们努力争取益赛普能进入到下一轮国家、省级医保目录,尽快减轻更多病人的负担。

问:在风湿治疗领域,如何与竞争对手合作共赢?

王俊林:用心做学术。也就是说:与其他药企共同帮助医生和专家获取临床数据,通过数据分析,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具体分析是否需要用药。多年来,中信国健坚持与临床医生共同合作,开展了大量的临床项目,投入了大量资源。主要工作包括:普及教育医生对病人开展影像学分层诊治;与中国医师协会合作,开展对基层医院医生的培训,完善医院风湿科室等。

与化学药相比,生物制剂对部分疾病治疗更具优势,但在价格上存在劣势。让临床医生与病人充分认识到生物制剂在治疗方面的优势,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所谓共赢,即与竞争对手一起将学术推广开展的更深更广。从浅海走向深海,从三线医院到二线医院再到一线医院,帮助医生更准确的用药,也让病人有更好的选择与判断。

问:目前,健尼哌的市场情况如何?

王俊林:由于器官移植的手术量不多,健尼哌的整体市场并不大。目前,健尼哌占据国内约30-40%的市场份额。

问:之前您分享了中信国健在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研发,另外,中信国健从上游研发到下游工艺也作出了大量创新。请问您是如何理解创新的?接下来,中信国健又将会有怎样的创新?

王俊林:首先,要明确创新是一个很丰富的概念。多数人理解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比如,筛选出一个全新的化合物。这部分容易出创新成果,也容易让大家理解。但制药企业将基础研究的成果,通过临床验证、工艺开发转化成可安全使用的药物,这本身也是创新过程,甚至包括药物销售过程,也不乏创新活动。许多人忽视了这类创新。

其次,国外大型制药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从事新药研发,这并不适合于当下国内药企的发展现状。每年投入数十亿美金用于新药研发,成功上市者了了,多数被丢弃。这对于国内药企而言,难以承受。个人认为:“跟随”是一个比较理性的、清醒的创新选择。公司创建类似一个“情报”系统,专门监控国外“新药”,尤其是已做到二期临床、三期临床的“新药”,如果新药临床效果很好,并能够规避一些“陷阱”风险,可绕过知识产权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好的药物,这或许是目前中国企业比较理性且现实的选择

中信国健的创新策略类似于此。大概前十年,中信国健通过“跟随”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一段时间 “跟随”还会继续;另外,我们将选择全新的领域、国际专利,展开全新的研发。这也是中信国健当前对于“创新”的选择。

问:目前中信国健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是多少?您刚才提到的选择全新的领域,展开全新研发,能否透露具体方向?

王俊林:早年还没有实现销售额时,中信国健研发投入大概是每年五、六千万。目前研发的投入已经超过了销售额的10%

从产品的上游研发到成品销售的整个链条,中信国健已经完全打通。中信国健下一步将开发怎样的产品,我们会凭借对市场的熟识度,从市场的角度去考虑布局与安排。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人体健康威胁大,患者群体庞大,但传统药物市场没有较好的药物控制病情,它将会是中信国健药品开发的重要方向。此外,肿瘤领域受关注度居高不下,虽然中信国健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已有很好的药物,但它只针对三分之一的乳腺癌病人,另外三分之二的乳腺癌病人,我们能否为其提供更好的药物呢?这也将是未来中信国健药品开发的重要方向。

问:近日,安进与浙江贝达药业拟建立一合资公司,为中外合资的公司再"添砖加瓦";另外,跨国生物制药企业陆续在国内建立研发中心。这些将给中信国健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王俊林: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内资企业之间的合作,有成功的案例。但也有因为在管理控制权方面问题,失败的例子。

我认为合作目的在于优势互补。国内企业的销售力、市场熟悉度优于国外企业,而国外企业优秀的产品、独到的工艺是多数国内企业缺乏的。彼此合资或合作,则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中信国健拥有专业的市场拓展渠道、良好的生产体系,我们更倾向于与国外的企业在研发、新产品的寻找方面尝试沟通。合作重点不是将国外的产品引到中国来,而是如何借助国外公司将中信国健的产品带到国外去。这已经有了不少案例。另外,中信国健还希望与具备海外销售力的企业开展沟通合作,甚至包括投资国外较好的研发项目,共同运作,打开并培育这一市场。

问:您担任中信国健总经理以来个人感触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王俊林:主要有两点。第一,坚持一定会有回报,要有足够的耐心。一个药物从研发到大规模生产,动辄十几年,且伴随高风险,需要管理者具备足够耐心。

另一个是药品的上市,会带来"成就感",这里的"成就感"不是企业赚了多少钱,也不是企业有多大规模,而是看到很多医生有诊治这些疾病的信心,医生有很好的工具可以解决疾病问题;还有很多病人,几十年的痛苦,用到生物制剂以后好像一下子人就解放了:比如我们很多的病人,以前都是推着轮椅的,而他们现在可以站起来了,与正常人一样可以生活;还有很多银屑病人好像二十几年都被疾病绑住无法正常生活,用了生物制剂后,改变这样的生存状态,比如我们待上市的肿瘤药物,在临床用药阶段就收到很多病人的感谢信,我想这些是一个制药企业管理者最大的成就感,我们能为患者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善,为社会解决问题。

问:作为是生物制药行业的领军者,中信国健将如何培育行业的生态链?

王俊林:谈到健康的生态链,它应该是有草地、灌木、乔木。中信国健希望成为里面的乔木。随着更多企业进入到这一领域,行业会进入整理阶段,这将会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乔木不会太多,快速成长很重要。中信国健需要迅速成长为“乔木”。这要求自身是一家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可以开发针对市场需求的产品,批量化生产药物。当然,中信国健拥有自己的研究院,所开发的技术既为中信国健服务,也为整个行业平台服务,我们非常愿意与行业朋友共同加速整个行业的发展。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本文涉及到的人物(采访对象或原始作者)的隐私权,其联系方式不公开,读者如果有任何学术或商业上的交流愿望或咨询需求,请联系生物谷(editor@bioon.com)代为转达。>

关于王俊林先生


王俊林先生

2002年至今: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执行总裁,上海中信国健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
1999年至2002年,上海兰生上科创业投资公司投资部经理
1995年至1999年,上海科学院
1990年至1995年, 复旦大学

个人荣誉:

2010年4月:上海市劳动模范
2009年7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大代表
200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提名
2002年:上海市科技领军人物

关于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CPGJ)是由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兰生国健药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抗体药物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现已成为国内抗体药物企业的领军者,提供覆盖抗肿瘤、移植、自身免疫系统等重大疾病领域的靶向药物。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基地之一,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3条750升、2条3000升的真核细胞培养生产线;同时,6条符合欧盟标准的5000升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公司还特别设计建立了涵盖影响药品质量所有因素,包括物料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设备设施和包装标签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其3000升生产线采用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以及过程控制系统(PCS),该系统运用到的Delta VTM 数字自动化技术,对药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严密地不间断地监测,最大程度地消除产品质量隐患和潜在的质量风险。更多详情,请查看:http://www.cpgj-pharm.com

消息来源: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