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的铁杆粉丝们说,一旦你上手,就会慢慢改变,变得死活都离不开它。这是一款面世五年的效率管理应用,其创始人甚至将它高调宣传为人们的“外挂大脑”。在中国,这款“外挂大脑”也推出了本地化的产品,名为“印象笔记”。
现年37岁、来自旧金山的乔舒亚·泽克尔(Joshua Zerkel)多次见证了上述场景。泽克尔几年前接触到这款产品,与他当时一直在用的笔记软件相比,Evernote可以更好地实现跨平台操作,这一特色勾住了他。如今泽克尔已经成了数十名“Evernote大使”中的一员,自愿为产品做宣传、当推手。泽克尔是一名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效率咨询服务的顾问,他把Evernote推荐给了自己的几乎每一位客户。此外,他还主讲相关培训课程,并刚刚出版了关于Evernote最佳实操方法的电子手册:《Evernote@Work》。泽克尔做的一切都是出于自愿,Evernote也没给他发过一毛钱工资。不过,他发现还有比他更极端的用户。他说:“他们是真正的‘Evernote控’。”
泰德·巴奈特(Ted Barnett)便是其中一位。他是电子出版企业Byliner的首席运营官。巴奈特可以在你还没张口询问Evernote的相关问题之前就给出回答,答案底稿就用寥寥数笔写在他的Evernote里。2009年他从朋友处了解到这款应用,很快就入迷了。他的第一条笔记是一些健康记录,是他看病时用手机录入的。
巴奈特说,他的记性糟糕透顶,要在纸质笔记本写很多笔记才能记住自己的所思所想。后来他遇到Evernote,开始把信息存在云端。现在每次会议结束,他都给会场白板拍照,存入Evernote,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再把它发给组员。不久前他去伊斯坦布尔度假,还用Evernote为朋友们写了一本“旅游指南”。对Evernote用得越多,巴奈特就越能发掘出新玩法。
Evernote称其在全球有大约5000万用户,三分之一在美国,每月新增用户10万人。公司采取免费增值的运营模式,主要收入来源是那些为寻求更强大的储存能力而每年支付45美元或每月支付5美元的用户。公司早前曾实现过盈利,眼下其投资规模很大,不过公司预计重新盈利指日可待。有2.51亿美元的融资和10亿美元的估值撑腰,公司的目标要比盈利宏伟得多。Evernote首席执行官菲尔·利宾(Phil Libin)说,要吸引10亿用户;而公司其他人则说,要引领“Evernote范儿的生活方式”。
Evernote被寄予厚望,但界面却很简单:在一个浏览窗口中,有左、中、右三栏,你可以在最右一栏输入、剪贴或上传一条新笔记,可以是一张图片、一段录音或一个网页;然后你将它存入左栏的笔记本中,然后便可在中间一栏浏览或查找。Evernote承诺帮你记下自己的灵感火花、做会议记录、保存文档,等等。用户可以将这些信息零散存放,也可以通过标签将它们整合。Evernote的搜索功能可以实现光学字符识别,甚至能从图片中提取文字,又快又准。搜索功能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因为对Evernote来说,用户愿意将工作和私人资料一股脑交给它储存才是它的核心价值所在。
利宾现年41岁,他在美国加州雷德伍德城的Evernote办公室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很讨厌所谓‘要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说法,我自己的工作和个人生活从来没有清晰分界。我从很早就用黑莓手机,人们会说‘你好惨,晚上11点还要查邮件’,是啊,但这多爽啊!我就是喜欢在半夜11点查邮件。”
利宾说,其实每个人上班的时候都会干点私事儿,比如到亚马逊网站买买东西或通过点评网站Yelp订订餐之类。这种社会化生活的转变有些年头了,但在智能手机时代出现了大爆发。在你的随身设备中,既存有工作邮件又有爱犬照片的情况已很常见。利宾说:“以前我们的目标用户是那些很难平衡工作与生活的人,但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现在我们的重点是融合:让你优雅地玩转工作和生活。”
不久前Evernote推出了一款针对企业级市场的软件。它显然是一个重点业务:以一次50人到300人的批处理方式注册新用户,而不是一次一人。不过,公司因此迎来了有趣的挑战。虽然市场上有多款团队协作工具都旨在提高组织效率,但Evernote一直明确针对个人用户,而正是这一点,使Evernote在当前每种网络产品都自称“社交工具”的年代里独领风骚。利宾说:“你放在Facebook上的并不是真正的你,是你希望别人如何看待你;你放在LinkedIn上的也不是真正的你,是你希望职业圈子如何看待你。”在利宾这个自称因为太内向而无法领导高中象棋队的人看来,这实际上留出了一个盲区。他说,“你写在Evernote里的东西是真正的你,我们开始时曾说Evernote并非社交产品,事实上,它具有反社交色彩,我们并不在乎你的朋友。”
Evernote面世前,市场上曾有很多旨在提高效率的工具,很多都卖得不错。这股风潮不仅可以追溯至本世纪初掌上电脑大热的年代,而且可以一下子拉回Day Runners和Franklin Planner等纸质笔记本兴起之时。Franklin Planner的名字正是为了向不断要求提高生产率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致敬。这类应用还呼应了现代文化中人们对于成功秘籍的无尽渴求,他们求教于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也求教于Evernote的倡导者和顾问、撰写了《每周工作四小时》(The 4-Hour Workweek)一书的蒂莫西·费里斯(Timothy Ferriss)。Evernote的目标正是将这一传统在应用程序年代重新发扬光大。
举例来说,现年38岁的卡莉·诺布洛奇(Carley Knobloch)开办的网站Digitwirl.com专门发布视频,指导大家如何用最新科技简化家庭生活,她早期上传的视频就曾谈到Evernote。Evernote的一位员工看到这段视频,随后联系了她。如今诺布洛奇已成了Evernote指导大使,她总是笑眯眯地解释自己如何离不开它,就像呼吸一样无法割舍。
诺布洛奇表示,她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许多重要信息往Evernote一存了之。她说,Evernote的搜索功能十分强大,即便有成千上万条记录,也无须费时整理。诺布洛奇还将Evernote类比为“现代版婴儿成长记录”,她的笔记里满是视频、图片、已读信件以及不同类型的文件,好像一个剪贴簿。诺布洛奇说:“你可以把你的整个生活都装进去。”
如果你想把重要的公司和个人信息交给Evernote云端保管,那云端必须安全可靠。利宾之前的公司CoreStreet为政府和金融界客户开发安全系统,他在这一领域颇有发言权。他强调,Evernote并不攫取或干涉用户的数据(在一些特定服务或测试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例外,不过这需要详细的授权和限制操作),这与谷歌和Facebook不一样。利宾说:“我们不需要任何用户数据,那是你的,不是我的。”Evernote的云储存方式能确保用户可以全部导出存储的数据。
虽然现在还没有在黑客面前百毒不侵的技术,但利宾和其他曾在CoreStreet工作过的员工都认为安全工作永远不能停步。严格的数据协议和保护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这些措施非常重要。他说:“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曾在CoreStreet工作,拥有深厚的安全技术背景,我们比空谈派要了解得更多。”
同样是使用Evernote,被好友拉入伙与被老板整顿内务的要求强制拉入可是两码事。面向企业用户的Evernote每人每月收费10美元,它可以在全公司、某个部门内使用。用户仍然可以用它记笔记,新增之处在于,有一项“业务笔记”专门用于存储与工作有关的部分,并可以通过多用户的“业务图书馆”功能来实现在小组乃至全公司共享。这样一来,员工不仅可以在自己的笔记上搜索、编辑和增补内容,还能在同事的“业务笔记”上修修改改。此时个人笔记是被单独分割出来的,因此,如果一个人在业务笔记中搜索纽约会议上的柱状图,此时他不会误闯你个人笔记里的私人记录。如果你离职另寻高就,那么你就会失去访问前雇主文件夹和图书馆的权限,但是你仍可以保留你自己的Evernote账户及内容。
利宾坚持认为Evernote推出企业版与最初的“反社交”理念并不矛盾。即便是使用企业版,把什么信息存入什么文件夹的决定基本还是取决于个人。利宾说:“优秀的产品不是中立的,它们应该有明确立场。我们对于使用Evernote的公司以及它们应该如何与雇员相处都有自己的立场,我们认为企业与员工之间应该是一种开放、信任的关系。否则企业用我们的产品可能不会有很好的使用体验。”他说,Evernote企业版既有利于合作,同时也兼顾员工“希望做一些私事”的意愿,这实际上是将Evernote的理念延伸到了现代工作场合。
如果一款产品试图每样东西都沾点儿,以此讨好所有人,那它很难成功。2009年谷歌发布Wave,它本是一款适用于办公室环境、促进协作的产品。它具备革命性,甚至有人认为它将为电子邮件敲响丧钟。但使用Wave的方式太多,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下手,最终这些用户真的没有动手。2010年,谷歌放弃了这款产品。
生产效率专家泽克尔经常会听到客户说:“我装了Evernote,然后到处看了看,不知该做什么,然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泽克尔说,但有趣之处在于,这些客户说这话时几乎都语带歉疚。他说:“这些人的结束语通常是:‘但是我听说这款产品真的很酷。’”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工作中提高效率、博闻强记、节省精力。就算推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富兰克林·柯维公司(Franklin Covey)的客户从不真正使用其Franklin Planner记事本,他们还是能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挣钱,但Evernote只有在用户为扩充存储空间而升级到付费高级账户后才能向他们收费。
Evernote正在追踪有多少用户放弃使用他们的产品,多少人买了付费版本。利宾说绝大多数用户流失发生在早期。用户使用一年后,约有6%会升级到收费版本,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如这一比例持续上升,能确保公司2014年前重新实现盈利。利宾说:“为那些本身就井井有条、效率很高的人开发效率管理工具是件无趣的事,只有帮助像我一样的懒蛋提高效率才有意思。我的生活经常一团糟。”话虽如此,可在加入Evernote前,他用这样的效率还是能创建两家公司。
目前看来,Evernote的粉丝似乎本来就是些高效能人士。公司营销副总裁安德鲁·辛科夫(Andrew Sinkov)说:“这些人都是实干派。”换句话说,他们似乎并不属于利宾瞄准的懒蛋范畴。与此同时,公司还拿出了若干产品创意,显然是要去直接影响那些“Evernote范儿生活方式”的铁杆粉丝,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大多是实物产品。他们和传奇笔记本品牌Moleskine联合推出了纸质Evernote笔记本;此外,公司还计划推出从扫描仪到包包在内的各种产品,同时可能还有一些全新创意,例如推出一个名为百年Evernote(Evernote Century)的功能,可以将你存入的数据保存一个世纪。公司还鼓励其他企业开发可以与Evernote合作的衍生产品,使其不仅是一个产品而是变成一个平台。现在公司甚至还为超级粉丝和开发员举行年会。
你泡在Evernote上的时间越多,就越会泡得更久:如一位粉丝所说,你会把自己“嵌进”这个应用里面。泽克尔承认有些人太狂热了。无论什么时候他举行一个Evernote研讨会,都会有个把狂热的粉丝试图在如何玩转Evernote的问题上向他挑衅,泽克尔耸耸肩说:“这可能是他们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