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医学家多纳尔·托马斯,以表彰他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1956年,托马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手术,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干细胞移植手术。托马斯也由此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奠基人。
日前,一名来自湖北襄阳的高三男生张文驰,牺牲了紧张的高考复习时间,前往北京为一名福建籍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到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是怎么样的?疼不疼?对身体有没有伤害?实际上,很多人对骨髓捐献的概念仍然停留在“骨髓穿刺”、“敲骨吸髓” 的层面,其实不然 。在6月的“2012细胞治疗技术”即将到来之际,生物谷编辑与您一起了解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与移植。
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归巢(即定向迁移至造血组织器官)的潜能,可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将自体或异基因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过程,称之为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疗恶性血液病、骨髓功能衰竭、部分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严重的致死性疾病。包括白血病、急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放射病、骨髓纤维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实体瘤等。
要成功地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和捐献者之间的HLA(human leucocyte antigen 人体白细胞抗原)型别需要相吻合。HLA主要位点的相合率在同胞兄弟姐妹间为1/4,在非血缘关系人群中相合率更低,常见类型为1/5000,罕见类型为1/100000。因此,为患者找到HLA配型相合的人实属不易。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即中华骨髓库)为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提供了寻找HLA配型相合的供者的平台。
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三个途径
根据造血干细胞采集途径不同可分为三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捐献者全身或硬膜外麻醉下,通过骨髓穿刺从捐献者髂骨中抽取骨髓,进行移植。这种技术提取造血干细胞,除了给捐献者带来身体上的痛楚,还有一定的风险。因此,诞生了现在普遍运用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通过用科学的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一边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细胞分离机提取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同时从另一边手臂将其他血液成分输回捐献者体内。与骨髓穿刺术相比,此方法更安全,同时也大大减轻了给捐献者带去的痛苦。这是我国目前普遍采取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张文驰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将脐带血中含有的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功能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起到治疗多种疾病作用的技术。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弃用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而采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法。这方法简单、方便,至今仍没有因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引起对捐献者造成严重伤害的报告。
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是否对身体有害?
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能力,可分化生成各种血细胞。人体献血或失血后,会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至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当捐献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由于血细胞的数量减少,会促使骨髓把储备的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产生新的血细胞。成年人的骨髓量一般在3000克左右,大部分存在于骨髓腔。成年人一般采集量为50-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采集次数不多于2次,对捐献者本身无不良影响。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体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不能满足移植需要。注射细胞动员剂可使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增加20-30倍,目前,我国使用细胞动员剂"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根据临床研究成果,至今仍无发现G-SCF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副作用。
采集过程必须在通过中华骨髓库有专家委员会审定的移植医院或采集中心进行,所用的器材都经过严格消毒并均为一次性使用,确保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自身安全。
如何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只要您的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无偿献血条件并且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与所在地红十字会(省级分库)联系,或在当地的捐血车(站)报名,到指定地点抽取6-8毫升血液,经HLA分型检验后,把所有相关资料录入到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的计算机数据库中,这样就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了。当某位患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由移植中心将患者的HLA分型数据传至中华骨髓库,如果检索结果得出您的HLA配型与患者吻合,您将会受到准备捐献的通知。从志愿者的HLA分型检验数据入库到配型成功的过程可能很迅速,也可能很漫长,而大部分志愿者毕生都没有得到捐献的机会。
图1、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图
我国目前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有100多万,并且每年都有大量新增患者。每年都有很多翘首期盼的患者因等不及找到HLA配型相吻合的捐献者而离世。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供者不足却成为拯救绝症患者的最大难题。机器零件坏了,换一个新的可以继续使用,人体不像机器,组织器官不能说换就换。造血干细胞移植则为活在生死边缘的患者带去了绝处逢生的希望,愿你我都有一分爱心、多一分勇气,挽救一个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