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2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6月1日~2日在羊城广州召开。
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人类疾病治疗手段,它克服了临床常规治疗的局限性,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打开了全新的思路,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细胞治疗是目前最复杂的生物疗法,有许多的技术难点尚未突破,特别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依然是目前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此次研讨会贯彻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密切结合的原则,将重点介绍细胞治疗领域的研究前沿及最新技术,如: 肿瘤的树突状细胞(DC)治疗、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治疗、基因修饰化细胞治疗、微囊化细胞移植治疗等。
此外,针对行业中缺乏操作标准规范,技术及产品质量控制等问题,会议将邀请相关专家就“细胞治疗安全,细胞制品质量控制,临床治疗规范化管理”等内容进行报告并展开讨论,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以下是本次研讨会的部分嘉宾的演讲摘要,更多相关资讯可关注生物谷会议官方微博(@生物谷会议),或登录会议官网:2012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
学习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强化体细胞治疗的质控
去年卫生部发布了97号令,有关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药品GMP)。它是历经5年修订、两次公开征求意见而完成的。新版药品GMP吸收了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软件硬件并重"的原则,贯彻质量风险管理和药品生产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更加注重科学性,强调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与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的一致性。
体细胞的制备与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制药有什么关系?因为体外进行细胞培养(未经培养的血细胞、骨髓细胞不在内),就要使用培养基、细胞因子等,需要GMP净化间,需要有标准操作程序(SOP)和产品的质控,这些和制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经过培养的细胞可能被活化、或改变性质和功能,因此,终产品需要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学习药品GMP对于体细胞制剂的质控是十分必要的。
去年年底我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卫办科教涵1177号"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已叫停未经卫生部和SFDA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这也是我国开展体细胞临床研究的良好开端。体细胞的研究和应用仅仅是开始,问题较多,但其发展潜力很大,尤其在肿瘤,传染病,以及再生医学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相信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携手,加速科学的体细胞临床研究,一定会造福于百姓,并走到国际的前列。
基因修饰DC的临床治疗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为一种骨髓来源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它在免疫反应的诱导和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T和B细胞免疫反应的关键调控者。DC作为免疫反应的关键"决策细胞",它是对免疫系统进行治疗性操作以增强针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的理想靶点之一。在肿瘤疫苗的研究中,DC常作为一种"天然佐剂"来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效应和记忆性细胞。自从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Hsu等在Nature Medicine上报道了全球首项DC肿瘤疫苗临床研究以来,基于DC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一直处于研究中,一系列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或已经完成。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3支DC肿瘤疫苗获得了上市批准:sipuleucel-T(Dendreon,美国)、CreaVaxRCC(CreaGene,韩国)和Hybricell(Genoa Biotechnologia,巴西),DC肿瘤疫苗已经由实验室走上临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对部分患者的有效性已经得以证实,但从总体上来看,DC肿瘤疫苗诱导的临床反应仍有限,受制于DC的成熟度、与临床反应相关的细胞免疫反应的诱导、外源性负载的表位数量较少等因素,这表明传统DC肿瘤疫苗功能可能需要进一步改进,而基因修饰的表达肿瘤抗原和增强免疫反应的免疫刺激分子、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以及下调免疫负调控分子(如SOCS1等)的DC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10多年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单纯基因修饰DC治疗或它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它将是未来DC肿瘤疫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应用于常规治疗手段后的微小残留病灶的辅助治疗或与其他抗肿瘤或免疫增强治疗手段的联合治疗。
体细胞免疫治疗及联合肿瘤常规治疗的基本原则
体细胞免疫治疗指向肿瘤患者输入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常用的体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包括:树突状细胞疫苗(DC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DC刺激的CIK细胞(DC-CIK)、半合子DC刺激的CIK细胞(半合子DC-CIK)及自然杀伤细胞(NK)等。DC是已知机体内抗原呈递能力最强的细胞,通过对肿瘤抗原的摄取及抗原提呈,可有效地诱导及活化免疫效应细胞,从而介导强大的特异性肿瘤免疫。CIK细胞是将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又被称为NK细胞样T淋巴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DC-CIK指通过体外诱导有功能的自体DC细胞,将这种有功能的自体DC细胞激活自体CIK< /SPAN>细胞,产生一种更强的抗肿瘤的效应细胞,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NK细胞来源于造血细胞,它们不依赖抗原刺激作用,就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因此,在机体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半合子DC-CIK 指从患者体内分离培养CIK细胞,再从患者子女体内分离培养DC,两者混合后回输给患者。体细胞免疫治疗联合肿瘤常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不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患者的遗传背景、目前的病情状况、前期治疗方法、年龄等,在传统肿瘤治疗模式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病人的个体化体细胞免疫治疗方案。体细胞免疫治疗可以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在肿瘤负荷降低后接受治疗;还可联合细胞因子、抗肿瘤抗体、生物靶向药物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现状和未来
美国FDA于2008年12月,我国卫生部也于2009年5月正式批准DC诱导的细胞免疫治疗应用于临床。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了DC以及DC诱导肿瘤免疫的发现者,蒙特利尔大学的Ralph M. Steinman教授,以表彰他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巨大贡献。美国NIH预言,细胞治疗可能会成为"能够彻底治愈肿瘤的唯一手段"。随着DC诱导的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快速发展,细胞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模式。美国NIH报告应用TIL对恶黑进行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72%,令世界广泛关注。国内各大中型三甲医院多已开展DC-CIK细胞免疫治疗,并获得明显高于化疗的临床有效率(大约40%~45%)。
以美国NIH的Rosenberg教授为代表的TIL细胞免疫治疗,采用了细胞回输前预处理(preconditioning)和大剂量IL-2的应用,使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但不同的预处理方法,特别是大剂量IL-2的应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副反应。我国大多应用DC-CIK方法,但存在效应细胞在体内存留时间短、免疫一过性、客观有效率低等临床问题。有研究探讨应用腺相关病毒转染特定基因至DC,激活制备特定的抗原特异性CTL,过继回输治疗该特定抗原高表达的肿瘤,虽然特异性增强,但肿瘤谱缩窄。有研究探讨脐血来源的DC和T细胞,扩增和制备DC-CIK进行临床治疗,但行政准入尚未完善。也有研究探讨转染抗原特异性TCR,或轻链和重链抗原嵌合体受体(CAR)至T细胞,获得了12%~30%的有效率。但无论何种方法制备的效应细胞,过继回输后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因素,使过继回输的效应细胞在体内存留时间短、免疫呈一过性,免疫记忆细胞难以发挥持续的免疫激活,最终导致临床疗效有限,以及预处理和辅助用药带来的副反应等,仍是目前困扰临床的主要问题。
我们的临床经验表明,根治手术后非带瘤状态患者,以防止复发、争取根治为治疗目标,术后尽早实施2~3个疗程的细胞免疫治疗,然后进行1~2个疗程的系统化疗,使复发转移率显著降低。带瘤状态的晚期肿瘤患者,以控制肿瘤进程、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治疗目标,应采取综合治疗理念,在保证生存质量的前提下,首先应用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减低肿瘤负荷,然后实施细胞免疫治疗。我们的理念是"干扰肿瘤微环境、打破肿瘤免疫耐受基础上的个体化、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客观有效率和总体有效率。
今后的挑战在于:如何选用初始T细胞制备效应细胞,如何选用特定的T细胞亚群制备效应细胞,单克隆抗体联合细胞过继回输治疗的探讨,新型基因工程载体的研发和应用,辅助用药的改良,以及如何减低临床副反应等。
IL-15选择性转染特异性CD4+T细胞过继转移治疗肿瘤
数十年来,肿瘤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面临困境:手术治疗对微小癌灶、转移癌灶束手无策;放化疗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区分不够,毒副作用较大。因此,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的免疫疗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D4+T细胞可发挥重要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其应用于过继转移治疗肿瘤的前景也为人们所看好。但是,受困于无法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肿瘤特异性细胞,CD4+T细胞过继转移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受到限制。大量扩增肿瘤特异性CD4+T细胞意义重大。
我们开展了IL-15基因体外转染CD4+T细胞后过继转移治疗肿瘤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构建pTK-IL15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成功转染CD4+T细胞,该载体携带人IL-15基因以及自杀基因胸苷嘧啶激酶(TK);测试IL-15转染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效率;通过动物模型检测了该疗法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在体外T细胞培养过程中,IL-15转染可选择性扩增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其作用机制如下: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在体外抗原刺激作用下,处于增殖活跃状态,更易被逆转录病毒所转染,实现了IL-15对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选择性转染;IL-15转染后降低CD4+T细胞FasL表达水平,阻断Fas/FasL介导的T细胞凋亡,加强特异性CD4+T细胞的存活。通过动物模型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转染IL-15的CD4+T细胞可在荷瘤小鼠体内抵抗凋亡,与IL-15细胞因子体外培养的CD4+T细胞相比具有更好地抑瘤效应。通过构建TK基因于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实现了GCV对基因转染CD4+T细胞的选择性有效清除,从而确保了本疗法的安全性。
我们的研究结果第一次证实转染IL-15的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在体外具有增殖优势,在体内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上述研究成果将推动CD4+T细胞过继转移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承办:生物谷 合作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