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九寨沟7级地震后,科技行动者的惊心动魄12小时

2017-08-09 15:14

钛媒体注:据四川省政府新闻办通报,截至8月9日9时3分,九寨沟7.0级地震,已造成13人,受伤175人(重伤28人);被中断道路301线K79处已抢通便道,K83处仍有落石,暂无法抢通。

时间倒回到8月8日晚23时,四川省地震局召开震后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个核心信息:第一,九寨沟干海子景区附近有100余游客被困;第二,地震局专家判断,此次地震发生在岷江断裂带与东昆仑断裂带东部交汇地带。

另据四川省消防总队消息:九寨天堂酒店大厅垮塌,整个酒店大约有2800余人滞留,现已全部安全疏散;千古情演艺中心员工通道有人员被埋,武警官兵成功抢救出一名被埋人员,然而不幸的是,这名被埋者被挖出时已经遇难。

九寨沟天堂洲际大饭店现场 搜救出遇难者遗体1具、4名重伤员九寨沟地震

地震发生后,整个科技圈都经历了惊心动魄的难眠一夜,有人紧张地惊心动魄,有人不合时宜的借势营销,但总的来说,科技在灾难预测、救助和治理面前都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些看起来真的不合时宜的营销海报,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但对于那些真正冲在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行动,钛媒体编辑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记录:

 APP推送、微信朋友圈,成了大多数中国人获知8·8九寨沟地震的第一消息渠道。

 相比2008年的四川地震人们在QQ群里急切慰问、2013年的雅安地震大家在新浪微博上发起“微博寻人”,通讯工具的变迁让信息的流转发生了变化。

“感受到地震之后才几分钟内,就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发震源了。”住在成都的郭倩倩告诉钛媒体记者。

地震发生后的18 分钟,由“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推送了正式测定数据:“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

但可能少有人注意到这则通报的最后一段:“以上内容由机器于2017年8月8日21时37分15秒自动编写,用时25秒”——数据机器人已经用于地震台网的信息播报。

事实上,在地震发生后的 5 分钟,国家地震台网的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曾发出一则快讯,表示在“自动测定”下,九寨沟县遭遇6.5级的地震;而在13分钟后,震级被正式更改为“7级”。

由“中国地震台网”发出的九寨沟地震通报,该消息仅用 25 秒编辑而成

灾难突发,一个不眠夜已经过去。由于成都、天水、广元、绵阳、西安、兰州等多地震感明显,人们在自我保护的同时,更需要通过知晓“发生了什么”去打消顾虑与可能产生的恐慌。

一时间,围观、祈福、预测种种消息随手机推送呼啸而来,互联网科技公司除了肩负信息流转的功能,也开始在灾难中发挥更多作用。

这些,无一不是科技的力量在发挥作用。

灾难的发生或许只是一瞬间,而灾后的救援、灾后信息确实纷繁庞杂的系统工程。 那么,在亿万人关注、举国支援的地震灾难发生中以及灾后救援中,从定位寻人、航拍地理信息到精准优化交通,钛媒体编辑也记录了,中国科技公司们正在发挥怎样的作用?

地震台网和今日头条的“第一时间”

从昨晚21时37分开始,“中国地震台网”已连续推送十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消息,推送时间均在地震及余震发生后的几分钟之内,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快捷精准推送,则要归功于这些讯息的作者——“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

这类地震速报内容可由计算机在3-5秒时间内自动生成,而在去年5月29日绵阳市发生4.3级地震时,机器人就只花费6秒钟,写下560字的新闻稿件,内容包括地震参数,震中地震历史,地震周边村落、乡镇的基本情况,地震所在行政县所在的情况,全程自动写作,自动发布,无人为介入。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介绍,机器人入驻推送平台,传播速度将快捷和精准,在地震信息报告完成之后,几秒内就可以覆盖大量民众。高效推送可以使当地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到震源地相关资讯,为赢得黄金的避险时间争分夺秒。

还有更快的,由归国博士王暾在汶川地震后成立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此次九寨沟县地震前 71 秒就向成都发出预警。此前这一领先的预警成果,也使得我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之后世界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而在预警之后,“寻人”与“报平安”成为下一个比拼速度的当口。

在 2015年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中,Facebook 的 Social good &Goodwill 部门在袭击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启“安全确认”确认功能。通过智能手机定位在法国的用户,登陆Facebook的同时便可以确认自己状态安全,所有朋友都会知道这个消息。

这个动作在此次九寨沟县地震中被“今日头条”率先承担,在昨晚的今日头条 APP 与微信公众号里,接连推出“地震寻人服务”的 H5页面,通过朋友圈转发与今日头条本身的流量入口,提供“搜索寻人”与“自报平安”两大功能,而在上线的当晚,该页面已经为1272人提供了相应服务。

                           

今日头条在地震发生当晚紧急上线了地震寻人服务

 

与 Facebook 类似,今日头条的这项“头条寻人”服务早在去年2月已被发起,在日常承担寻人或寻亲信息的定向地域推送,而根据头条曾经的测算,从接到寻人信息、核实信息、划定区域再到信息推送,最少耗时仅需6分钟。

相关的公益支持也在第一时间出现在诸多互联网公司的应用中。“阿里巴巴公益”官方微博发布公告, 表示手机淘宝与支付宝已经上线救灾页面以团聚社会力量共同抢险;腾讯公益也在微信钱包的入口中开辟“九寨沟地震在一线”频道,募集善款用于救灾、救援队保障与灾后重建。

震中靠近旅游景点,各大旅企启动应急预案

由于此次九寨沟震中位置距离著名旅游目的地九寨沟仅39公里,而在8月8日当天,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近4万人,比上年同天增加5483人次,同比增幅16.46%;其中团队18158人次,散客20641人次。

地震发生后,各大旅游公司均启动了应急预案。

根据驴妈妈当地导游的描述,目前九寨沟宾馆内客人情况良好,旅游社正在安抚客人并提供必要的帮助。目前,驴妈妈旅游网各个产品线正在一一确认所有在当地的游客安全,截止8月8日晚22:40没有驴妈妈游客受伤的消息,该网站承诺所有已经预订九寨沟门票/当地酒店/景+酒/国内长线的未出行订单,均可申请无损全额退款。

            

九寨沟景区附近受损的酒店大门

携程旅游也启动了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和旅游保障金计划,该公司在当晚发布的通告中表示:3天内即将出发的跟团游和自由行旅客将可以无损失取消行程,相关退订损失由携程旅游承担。因此次地震原因,取消前往地震地区行程的携程旅游度假旅客,都可以联系携程协商退订。

另外,携程公司成都负责人陆杨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由于九寨沟黄龙机场距离九寨沟震中有60公里距离,受灾情况并不严重,目前航班情况正常,“没有任何一家航空公司发布航班变动信息,明后天均有航班发出。”

同时,携程紧急开放九寨沟县受灾区域附近的免费房源,受灾群众可直接前往酒店,在酒店前台办理入住。目前提供免费房源的酒店包括:1、九寨沟星宇国际大酒店联系电话:0837-6961888。2、九寨沟郦湾度假酒店联系电话:0837-6968888

途家、同程、途牛、飞猪、美团、艺龙、中青旅、春秋航空等公司也均在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在确认行程中旅客安全、预警紧急情况、配合政府工作的同时,为未出行旅客协调旅游产品退款等事宜。

华为、神州、高德、货车帮……科技公司抢修线下基础设施

地震发生当晚,九寨沟一度出现全县停电、断网等情况,为进一步支持救援队伍,在基础设施支持方面,除了中国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连夜派遣抢险队伍前往灾区核查维修通信网络,互联网公司也同样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

地震发生后,高德地图紧急启动救灾机制,优先审核灾区救援救灾信息,第一时间上线交通路况信息,提醒来往车辆为救援车辆让出救灾通行道路,留出救灾生命线。

目前,高德地图已经上线了九寨沟县周边的地震救灾事件提醒,以及由四川交警提供的多个救援路线封闭管制信息,同时还将对前往相关高速的司机进行提示。

                 

 高德地图上线了九寨沟县周边的地震救灾事件提醒

此外,高德地图还针对此次地震救灾开启了“小德直播”,通过文、图形式实时更新,为公众提供灾区信息,所有信息均来自官方发布或其他权威渠道。

神州专车表示,将集合全平台资源投入到此次抗震救灾中,并承诺:救援人员和组织如有需要,可第一时间拨打神州专车客服热线10101111,神州专车将竭力提供支持。

公路物流信息平台“货车帮”也在第一时间成立地震赈灾专项小组,筛选出全国到九寨沟的救灾物资货源并将其置顶。接下来,发到灾区的救灾物资货源一旦成功发出都将被自动置顶,以保证货源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最多的司机看到。

目前,货车帮已调取8月8日九寨沟县200公里内的司机4706名,以备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运力需求。同时,针对货车帮平台调用的救灾专项车辆,公司将补贴司机运费。

 始于知乎日报,“地震云”被辟谣

民间一直早有传言地震云,能够预测地震,倘若属实的话,身处九寨沟的人们不知道有没有看到,但是事实上,广为流传的“地震云”并无科学依据。以下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李汀关于民间流传“地震云”的辟谣,全文刊于微信号“大脸撑在小胸上”,钛媒体获授权发布并略经编辑:

 在网上和现实中,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有三个,其中排第一的是:请问这个是地震云吗?

让你失望了,地震云并不存在,也没有什么云能预报地震。

传闻中的地震云(图片来自网络)

 “地震云学说”从未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随着科学认知的发展,地质或气象方面的专业人士都曾或委婉或直接地加以反驳。   

美国地质勘探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曾明确表示,地震发生前的某种形态的云出现,与地震没有必然联系。中国气象局也曾表示,“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二者之间有内在关联性,也没有证据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地震发生”。“地震云学说”逐渐绝迹于严肃期刊和出版物。

但“地震云”在民间依然拥有广阔而深厚的土壤。迄今为止,很多人依然相信看云就能预测地震,而一些民间“地震云专家”也依然在矢志不移地发布自己看云预测地震的消息,并拥有一定数量的信徒。

“地震云专家”们还提出了一些“理论依据”,试图从物理、大气科学、地质学的角度来证明地震云的“科学性”。

 思路都差不多,大概就是说,在地震前的“孕震期”,大地积蓄很多能量,这些能量会以“地热”“波动”“振荡”“次声波”“电磁辐射”“高能水汽”“带电粒子”…等形式,从“断裂缝泄射出地表”“上逸到空中”,影响云的形状,出现怪异的地震云,之后就会发生地震。

这些专业词汇乍一听挺唬人,其实经不起科学验证和推敲。

地球上从地表到高空已经密布各种的监测仪器,无论是能量、波动、振荡、水汽、次声波、电磁辐射……都能被精准地监测到。

假如在地震前,它们真的从地下冒出来、再到达天空、再体现到云的形态上,那所有这些仪器,怎么可能全都无动于衷、监测不到任何异常数值呢?反而要等它们折腾到云上去,再由人眼来辨认?

波状层积云、透光高积云、絮状高积云…这些其实都是很普通和常见的云,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的天空出现。但当它碰巧出现在某次地震之前,就会被人赋予特殊的“天兆”含义。

在地震这样恐怖又突然的天灾面前,人类显得太过于渺小和无力,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能有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比如看云),来预先判断地震的出现,能让人们有机会逃脱厄运。

 

消息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