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新书首发式隆重举行
2016年10月31日,由人民出版社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新书首发式在江苏无锡隆重举行,作为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暨国际物联网金融高峰论坛的平行活动,作者刘海涛,国际知名出版研究者、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著名经济学家、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等出席发布会。
作者刘海涛带领感知中国团队成员,从1999年与国际同步开展物联网研究,创立了物联网基础理论体系——感知社会论物联网理论以及“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产业发展体系。感知中国团队代表中国成员国占据的国际标准组织物联网标准工作组(WG7、WG10)主编辑和联合主编辑席位居全球第一,并主导了国际物联网(IoT)架构体系,一路跋涉为我国在国际物联网竞争中赢得话语权。
《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是刘海涛继《感知社会论》后的又一著作。本书梳理了国内外物联网技术、标准、应用和产业的现状和趋势。详细介绍了从“感知社会论”理论技术驱动,到“感知中国”应用和产业发展战略提出,再到国际物联网顶层架构等标准主导引领的发展历程。
五年前的2011年,也是这样的秋季,时值无锡物联网博览会首届召开,那时物联网这个新的词汇点燃着产业的星星之火;这是刘海涛先生推出的第一本物联网理论专著《物联网之感知社会论》,而那时刘海涛先生的物联网从1999年开始前期研究已是整整12年。12年物联网的探索也是他生命中第一个物联网年轮,那本书厘清物联网与信息化、互联网、通讯网、智能化的关系,也回答了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的体系其根本属性是社会属性。
这5年是物联网概念从星星之火到产业渐成燎原之势的5年。也是刘海涛先生率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及感知集团进入产业化探索的5年。而此书也是刘海涛在物联网进入他第二个生命年轮的心得之作。
“物联网是面向实体世界,以感知互动为目的,以社会化属性为核心,关注实体世界的事件,超越智能化、超越互联网,建立在智能化和互联网基础上的物理与信息深度融合的全新体系。”刘海涛介绍说,物联网是人类社会螺旋发展的再次回归、物联网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支撑。物联网将开创客观信用体系的金融新模式,开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的新空间,开拓中华思维主导世界的新格局,推动中国大国崛起!
本书提出了“物联网思维、物联网×、物联网金融、物联网银行、物联网证券、物联网保险、物联网电商”等物联网理论及实践成果。刘海涛创立了物联网金融新领域,已与数家全国性银行、保险、投资等机构合作推出基于客观信用体系的物联网金融产品;开创性地提出并实践物联网电商与交易,让买家无假货、卖家可融资。
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暨首届国际物联网金融高峰论坛10月31日在中国物联网首航之城——江苏无锡隆重举行,来自政界、金融界、投资界、物联网界、学界、媒体界等300多名领袖人物与代表齐聚一堂,回顾传统金融业发展历史,见证物联网金融实践成果,畅想物联网金融创新未来。
[作者简介]
刘海涛,196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国家973物联网理论与实践首席科学家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组长
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组长
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国家环保物联网工程中心主任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9年获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2012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附序言]
《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
序
我相信,路必须走,方能到达。
有的长路是一种仪式,就像信徒的朝圣, 求道者的冥想。唯有热爱与热诚,才能抵御漫漫长路。
物联网之于著者刘海涛,始于1999 年至今已17 年,就是这样的一条长路!
《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就是他朝圣“物联网”长路上的“冥想”。
(一)
17 年前的1999 年。
刘海涛中科大物理博士毕业入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这是个历史久远的老所,仪器庞杂门类众多:“要是有个系统把散落各处的设备连起来就好了”。
这就是刘海涛后来讲物联网中国原始性创新时必提到的1999 年那束闪在脑海中的“小火花”,他命名为“微系统信息网”——这是中国物联网的“乳名”,并启动课题研究。
同期国际上在开展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后来为了更好地与国际交流,但又区别传感器网络,我们把微系统信息网更名为传感网。
2008 年6 月,由于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突出,国际标准组织ISO 首届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刘海涛团队专家代表中国提交的一系列核心方案,获得成员国代表的认可,自此中国成为该领域国际标准四大发起国及主导力量,是国际物联网标准化举足轻重的领跑者。
2009 年8 月7 日,在刘海涛团队研究的10 年之际,温家宝在无锡视察时听取了团队汇报,针对美国的智慧地球,刘海涛立足国家战略提出建设“感知中国”受到高度肯定,“感知中国”团队就此诞生。
2010 年物联网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启动物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这也是中国物联网启动国家战略的原点。
“物联网”这个新词高频率地出现,媒体因此称这位1968 年出生的科学家为“中国的物联网之父”、“中国物联网的弄潮儿”、“他发现了一片崭新的蓝海,让大洋彼岸听到了来自中国的涛声!”
2012 年9 月15 日,在全国科普日活动中,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指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抓住机遇,让物联网更好地促进生产、走进生活、造福百姓。”
2013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 年5 月,李克强总理签批《中国制造2025》……
刘海涛的“感知中国”团队也交出了答卷! 2015 年5 月,国际标准组织(ISO/IEC)的物联网标准化大会,“感知中国”团队代表中国赢得继续主导国际物联网体系架构。媒体称为“开创了ISO 六十多年来、IEC一百多年来第一次由中国从提案到标准编写主导未来信息基础网络架构的历史”,在物联网领域国际话语权竞争中站到了历史高点。
2016 年9 月,李克强出席第39 届国际标准组织ISO 大会,强调强化标准引领,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
“互联网架构是美国人的,但物联网架构是中国的。”同时刘海涛先生带领的“感知中国”团队也参与了上述多项物联网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
物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 等成为这个创新时代的集体语言。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真的来了!而与我国错失前两次信息产业浪潮机遇不同,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研发以及产业化领域,具有同步甚至领先优势。
谷歌曾预言在物联网时代互联网将消失!这个时代的我们都将亲历物联网时代的“感知”予生活的渗透、予社会的变革、予技术的重构、予行业的重塑、予文明的贡献,凡此种种的叠加呈现给大家的《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可见一斑。这也是著者刘海涛呈现给读者的真诚探讨,也是“感知中国”团队产业化实践的凝练。
(二)
以思想者、以探路者、以先行者,刘海涛先生在物联网长路上探寻,理念、理论需要时间佐证与实践检验。
“沿着以感知为核心的方向研究,是中国物联网的方向;沿着以感知为核心的模式发展,为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探索一条感知大道。”是刘海涛先生所坚持的。如同古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企业“丛林”中开辟出一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突破点,颠覆传统技术和模式,打造物联网杀手级应用”。著者以实践证明着物联网金融就是其中一个突破点。
此书的章节记录了刘海涛“感知中国”团队的实践:不是纵向行业应用项目如物联网交通、物联网安防、物联网环保等碎片化罗列;而是横向建构前瞻如物联网金融、物联网×、物联网交易……不断丰富其物联网思维。
著者认为,物联网以其全新的架构体系,让实体世界实现主动的感知互动,让虚拟经济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全面感知实体经济行为,准确预测实体经济的走向,让虚拟经济的服务和控制融合在实体经济的每个环节中,这必将推动传统金融模式的一场新革命,并催生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物联网金融。
在该领域刘海涛团队已经走在全球的前列。“互联网金融只实现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二流合一,是主观信用体系,并未降低金融的风险。物联网是面向实体世界的,通过物联网终端和系统形成的物理世界的镜像反映,物联网金融是客观信用体系。物联网金融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全面降低金融的风险,将深刻而深远地变革银行、证券、保险、租赁、投资等众多金融领域的原有模式。”
互联网是面向虚拟世界、实现的传统产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物联网是面向实体世界,改变的是传统产业的核心。刘海涛先生针对产业转型升级,他提出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技术改造、模式再造,并成功应用于实践。
那么,超越智能化、超越互联网的物联网体系,带给工业4.0 的到底是什么?“物联网以其社会属性的架构,关注的是制造环节间的协同,产业链间的融合,研、产、融、商深度融合的边际效应,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和运营商,这是中国工业4.0 要做的事情。”
(三)
庄子言: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物联网思维恰恰是我中华思维。” 刘海涛先生书中论断。
五年前的2011 年,刘海涛先生的《物联网之感知社会论》出版。在物联网理论研究上第一次明确了物联网的目的是感知,核心是“社会化”,厘清了物联网与互联网、通信网、云计算等的关系,从理论上对物联网进行了顶层设计,基于“ 感知 +社会属性”构成刘海涛物联网理论研究、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的物联网思维。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面向实体物理世界,以感知互动为目的,以团队化的社会属性架构为核心,是建立在智能化和网络化基础之上的,超越智能化、超越互联网的,是物理与信息深度融合的全新系统,关注的是实体世界的事件。
“感是感觉、感性,是我们触摸世界的观感;知是理性、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判断。”感知,两个字代表了人类认知体系的两极:一个是现实世界极、是物理极;一个是精神体系极、是人文极。
他告诉笔者:“越琢磨物联网越能体会到快乐,甚至是无穷的快乐。物联网实现人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如同我们人类社会的组织、分工,而功能不同的物体也组成的‘人类社会’。”
《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是刘海涛的第二本物联网专著,是他基于物联网思维的产业打造、商业模式再造的前瞻性理念及产业实践凝练。
“物联网是人类社会螺旋式发展的使然,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的实体世界、到中世纪的精神世界、到现在以互联网为主的虚拟世界,但现在的实体世界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安全问题等,虚拟世界是解决不了的,需要实体世界的物联网,从这个角度来说,物联网是人类社会螺旋式发展的再次回归。”
“如果说互联网带来的地球村是信息的地球村,那么,物联网则是实体世界的地球村。”
“而对于纷繁复杂多变的万物的透彻感知一定是东方的系统思维。互联网思维是去中心化的扁平思维, 是确定性思维, 非常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物联网是非确定性架构,是有组织、有分工、有协同、有纪律的社会化体系思维,追求的是人与实体世界的和谐、共融、共存、共发展,是天地人的合一,这正是中华思维。”
“从这个角度来说,物联网思维也将推动全球从互联网的西方思维为主演变到中华思维为主。”这就是物联网时代的中国机遇。
观之现今互联网发展的顶峰时期,著者刘海涛先生的这一“冥想”,格外期待明天的实现。
许多事情进出刘海涛的人生,但只有物联网这一件事情融入进刘海涛的生命。作为同事、创业伙伴,我曾问过刘海涛两个问题:
“如果你有半天空闲,你会做些什么?”
“这么多年来,还真没有半天闲着。但假如有,我想去湖边发呆。”如果哪天他去发呆了,笔者一定再探问一下他的“冥想”。
“假如你离世了,你的墓志铭上会写什么?”
“在我生命终结的那一天,我希望墓碑上刻下这样的字:这个人想用一生告诉世界——物联网是物理,是哲学,是社会。他这样理解物联网,并为之奋斗一生。”
这就是刘海涛的人生况味:“唯一的人生没有彩排,更不能重来。我竭力让每一个当下都活得最有意义,并承担此刻的责任。”的确,物联网在发掘着刘海涛生命意义的同时,也成为了他生命的终极意义。
作为同事随刘海涛创业五年多来的2000 个日日夜夜,不由自主地会被卷入一种状态:一路狂奔的追逐感;争分夺秒的压迫感;创新创造的亢奋感……
生命并非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你并不是在发现你自己,而是在重新创造你自己。物联网的世界已经创造了另外一个刘海涛。
世界上一定有这样一种人,内心自带发动机,不需要别人来发动,他与自己的“冥想”激情地对撞出爆发力,搅得风生水起并乘风破浪。
这就是笔者作为同事认识的刘海涛。
感知集团副总裁
李玲
2016 年9 月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