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newsletter

光环下的得与失:还原真实的自媒体

自媒体,互联网演变路径中的一个新产物。一个看似高大上,且收入可观的群体,造就了无数曾经并不算有名的有才之人(以前大都在幕后,或小众范围内),让他们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罗振宇、高晓松、吴晓波、程苓峰,包括我等等都在其列。去中心化,是自媒体最大的特征,人人都可以利用网络发出声音,这是互联网专属的特权。

脱下光环,还原真实的自媒体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自媒体只是一个光环,光环背后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并不为人所知。就我所知道的自媒体生态中,只有1%的人是可以挣到钱,体面的说自己是自媒体。而大多数所谓的自媒体人,一个月可能连百元都挣不到,更别提专职做自媒体了,通常他们都以玩票的心态,在运营着自己的自媒体。

可能恰恰是这个原因,所以自媒体界的马太效应尤其明显,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变得越有影响力,相反打酱油的就变得更加黯淡,也没有动力往前多走几步。记得暴风的冯鑫,曾经就发表过类似的看法“自媒体也许类淘宝,貌似C2C,实际还是小B。因为毕竟只是少数精英才可以玩的起来”。我非常认同这样的看法,似乎所有事物都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28法则)。

不仅如此,在我的眼中,自媒体它本不应该是媒体,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受众在阅读他的刊物的时候,是冲着人来的,而不是所谓的内容,如果只是内容,那与传统媒体有何区别,只不过是换了一种采编方式。十分不幸,现在这些活跃的自媒体人中,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影响力,这可能是大部分自媒体的悲哀。甚至有些自媒体不知道如何介绍自己,往往以自媒体平台作者自居,多么的悲哀。

再回到大部分人做自媒体的初衷,无外乎是自由。他们内心想要的是,通过自媒体形式去挣脱传统媒体的各种束缚。原腾讯科技的程苓峰就曾说过“在大公司,你写一个微博,得罪了公司,老板让你删掉就得删掉,你辛辛苦苦做调查,写一篇稿件,主编说毙掉就毙掉,而自媒体可以获得自由,你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臭脸,自由这个东西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文字略有改变,原意不变)。

获得自由,却带来了另一种束缚

对于这点,我很羡慕程苓峰,他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存,他可以辞去工作回老家经营他的理想。而我却做不到,特别是在我通过自媒体一个月赚到30多万,又经历本职工作“低潮”,财务迅速回落后,我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原来我们并不自由,我们只是挣脱了以前的束缚,但是现在又陷入了另一种束缚,就是与自媒体平台的“关系维护”。

要知道,当前大部分自媒体平台都是由编辑审核与推荐,内容出不出的来、发表在什么位置,有多少人会看到,这都在于编辑控制,所以你必须与编辑搞好关系。于是我们又陷入另一种束缚,你要顺着编辑的口味走,你要跟着自媒体平台的方向走,你不能说与自媒体平台关联方的事情等等,与以前媒体时代是那么的相似。

也可能是因为,我不是媒体出身的原因吧,所以我跟他们的主编之间,毫无“关系”可言,我也不会像部分自媒体一样,去主动巴结他们,也没有那个时间,本职工作本身就很忙。至于搞定编辑也是这个道理,你很难摸透编辑的心理,好不容易摸透了一些编辑的内心规律,人家又人员变动了。总之在与他们的交涉中,你会显得非常被动,有个特列你可以获得短暂的主动,那就是被约稿,而约稿后,你又会被丢到一边,自媒体人就像杜月笙所述的“痰盂”。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胸怀”,或者直白点说就是嫉妒之心。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媒体人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他们会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打压别人,最直截了当的就是嚼舌根。这种做法实在令人不耻。所以不要小看自媒体圈子,其实这里的水很深,稍有不慎你就得罪了利益群体(请注意是群体)。

看来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又是如此险恶。虽然我们获得了自由,可以发出自己想要的声音了(甚至这点都没有实现),但是又带来了另一种束缚,一种人际关系的束缚,你要和媒体,和其他自媒体群体搞好关系,这其实与早期媒体时代一样。当我们高声呼喊自由的时候,却已经被“绑架”了。

利欲熏心,将让一部分自媒体淘汰

前面提到我一个月通过自媒体挣30多万,这在科技类的自媒体中,应该十分罕见。追溯这些钱的来路,说来也十分羞愧,无外乎是品(ruan)牌(wen)收入与稿费。最关键的是,前者占了大部分,大量不是发自肺腑的文字,被我传播给了我的粉丝,这对于我的粉丝而言,我感觉是非常不公平的,这其实就是一种洗脑的过程,而粉丝是非常无辜的。

而在一些可以靠流量变现的自媒体平台上,被利益冲昏头脑的我们,居然靠制造垃圾内容去盈利。现在想想都感到寒心,相信这并不是那些平台的初衷,他们只是为了让自媒体有所得,而不是为了所得去作恶(去黑别人)。可惜的是,现状就是如此现实,一些网络垃圾依然存在,且大有扩大之势。

可笑的是,这些精彩评论背后,居然来很多刚刚工作两三年,甚至是没有互联网从业经验的朋友,看到他们对互联网企业评论的头头是道,总感觉这是在误人子弟。他们将评论定义为作文的方式,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支撑、没有当事人的调查,只有网络上的一些报道,利用作文的方式就形成了一篇评论,仔细推敲这些内容,你会发现他们的逻辑非常脆弱,甚至毫无逻辑可言。

以某平台为例,其科技类的作者竟然高达200多人,比娱乐、文化、体育等大众接受度较高的类目还要多,我想问是科技圈变成了娱乐圈,还是这只是公关阵地。依稀记得原搜狗市场总监王冠雄,加我微信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言论很有深度,内行可以看出来”,对于这样的评价我很惭愧,但至少里面有一些经验在支撑,恐怕这只能互联网从业者才能理解。

另一方面,动辄数万的稿费实在太为浮夸,甚至毫无价值可言。几万人,或者几百人的阅读怎么可以匹配数万元的价值,这里面的逻辑太为深奥。要知道,广点通的广告最低也只不过一毛一个点击。有人会说,他的粉丝都是高质量的,所谓口说无凭(即使从后台你也无法微信中是否是本人),除非当事人出来证明有这样的关系,但是我想那些大佬又怎么会关注利用自己的人。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行业正慢慢走向理性,泡沫很快就将破灭,将会有一大批所谓的自媒体被淘汰。也有人说,这个淘汰期已经到来,现在已经有很多自媒体停止了更新。最后我想借用《礼记大学》中的一段文字,来告诫所有自媒体人,“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作者:卞海峰

来源: 创事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美通社立场。)

原创文章,作者:王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8990

China-PRNewsire-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