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为机构搞“私人定制”时 有想过信披规则吗
12月18日,华谊兄弟股价开盘即直线跌停,在一天交易时间内几番挣扎和努力,却仍未挡住大笔抛单,直至收盘仍躺在跌停板上,报收每股30.78元,换手率达14.25%。
其暴跌缘由很快被媒体所报道,原来在前一日晚间(周二),华谊兄弟专门举办了面向机构投资者的《私人定制》提前看片会。会后多家投资人士抱怨影片“太烂”,“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这与10亿级的票房预期存在巨大落差。
根据18日深交所的成交数据显示,华谊兄弟股票的卖出前5个席位中,前3个均为“机构专用”,合计卖出4.913亿元,一改此前买入看好的判断,其与跌停之间的联系不言自明。
那么,问题来了。当一帮基金经理、私募机构、券商分析师受到特殊礼遇,提前获得一家上市公司产品的重要信息之后,转身即抛空了股票,那么,其他的普通投资者怎么办?一个跌停甚至还可能带来的更大跌幅,所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
证监会在《证券法》中规定,凡涉及可能对上市公司股价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必须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对于文化传媒公司,尤其是电影制作及发行公司,一部重磅电影对其一段时期内甚至全年的业绩的影响都显而易见,如此仅针对机构投资者试映,是否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如此厚此薄彼,是否涉嫌内幕交易?
也许华谊可以辩称,股价跌停未必是《私人定制》试映所产生的影响,例如“年末资金紧张”、“市场情绪”等,但这样的理由除了在当天创业板指数仅下跌0.92%的市场环境中尤其牵强外。电影公司的重要影片对股价会产生重大影响,已经屡次在市场中被证明。
例如,今年年初上映的《西游降魔》,华谊就提前组织了机构投资者看片,并使得看片后公司股价大幅度上涨。类似的做法,在得到较好的二级市场效果之后,包括光线传媒出品的《厨子戏子痞子》、《致青春》等亦进行了效仿,也同样引起了第二天股价的上涨。
在过往机构提前看片后,就有不少投资者在微博、互动易、股吧等地抱怨该行为对普通投资者严重不公平,造成对散户利益的侵害,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而由于股价上涨的喜悦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抗议的声音,并未大范围蔓延。
而这次华谊故伎重演,并导致股价跌停,则引起了市场较大的反响。例如某资本圈的草根微博在18日早间开盘后即提出:“部分机构提前逃跑,这让那些抱了希望的中小散户情何以堪,这算内幕交易吗?”此外,还有不少投资者在股吧中提出激烈抗议外,还提议要起诉华谊。
诚然,电影上市公司作为一个盈利模式较为特别的公司,试水一些有利于影片营销以及体现公司价值的创举诚可理解,但资本市场毕竟是一个讲究公平、公正、公开的场所,还应尽量避免上市公司处于一个违规的模糊地带中为好。
更多相关文章,请阅读美通说传播“投资者传播”栏目。
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创文章,作者:王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7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