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newsletter

公关迷茫

前几天,一个公关公司的人向我吐槽,历数现在做公关的种种难处,多次提到“迷茫”二字。迷茫的直接原因,是最近陆续曝光的记者被查、被拘事件。如《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刑事拘留;11月12日,三名记者因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多家公关公司、广告公司贿赂,在杭州中级法院受审。这些事件中,公关公司和公关人的角色暧昧。

“这些天记者朋友圈、公关朋友圈屡屡传出某某记者、某某主任、某某公关公司被调查的消息,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操作了。”她说。

某知名企业的内部公关对我表示,以前他们请一些人写软文,会直接将“稿费”打到卡里,“现在很麻烦,还得亲自将现金送过去,怕出事。”她很担心一不小心就违法了,但到底是否违法,底线在哪里,她也很迷惑。

一位公关公司的高管总结说,当前“出事”的记者或公关公司大概包括四种类型。一种是收钱比较多的,比如记者和公关公司捆绑在一起,每个月发一定数量的稿子,到月底或者一个季度的时候,记者再跟公关公司结账,单笔大都上万或者数万元;一种是企业出了负面新闻,记者去敲诈勒索的;一种是记者故意炒作假新闻;还有一种是企业给公关公司一笔钱,要求其联合媒体策划打击竞争对手的。

“国外的公关公司是顾问式的,中国传统的做法几乎都是按字数或者按照版面跟客户收钱,然后赚取其中差价,本身就是畸形的。”上述公关公司高管分析称,这样的业务已经变成了广告性质,或者介于公关和广告之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关。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传统公关业务以资源为导向的操作方式显然行不通了。熟悉的操作手法、完整的生态链,如今看来都不得不推倒重构。公关服务的内容需要改变,一些媒体也需要转型,甚至连公关公司的客户——企业自身也需要再学习:到底给公关公司的钱“该不该给、怎么给”。一家知名PC企业的员工说,最近所在企业的公关部门,正在研究未来的媒体关系到底怎么做。

“比如,企业有负面事件报道出来后,怎么帮助企业去分析这个事件,怎么看这场危机,怎么道歉,哪些该说哪些不能说等,未来公关公司卖的应该是一种产品和服务。”上述公关公司高管认为,资源在未来将不再是公关公司的惟一竞争优势,如何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引导客户,将是未来公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来源:财新网

原创文章,作者:王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7292

China-PRNewsire-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