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newsletter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所有人都有爸爸,约一半的人有机会成为爸爸,仅凭此,《爸爸去哪儿》火地就有“硬道理”。从舞台秀走向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以近乎“零差评”的口碑创造了电视娱乐节目的成功转型。有观众说,在疲惫的周末夜晚,被“星爸萌娃”温暖后入睡,简直就是一次“治愈系”减压。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数托邦创意分析工作室抓取了新浪微博上提及“爸爸去哪儿”的45.5万条原创微博,并对36.7万独立原发作者用户(去除疑似水军账户)、1300余万条用户微博及近1亿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爸爸去哪儿》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口碑王”,还使娱乐节目发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

超越《中国好声音》 成为口碑王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通过与各节目同时提及的正负面词汇进行统计。《爸爸去哪儿》虽未完全达到“零差评”,但仍创造了高达89%的美誉度,超过《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以及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等。

男女粉丝“二八分”  罕见攻下GDP高地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尽管父爱主题“男女通吃”,但分析得出的“爸爸粉”女性占到八成。难道是因为星爸太帅?当然,这与微博中整体较高的女性占比和她们更爱分享转评的习惯也有关。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不同于《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的观众明显向GDP高地聚集。对湘派娱乐节目免疫力极强的京、沪、苏、蜀等地罕见上榜。《爸爸去哪儿》偏好度前十省份中,有5个GDP十强,涵盖3个直辖市这是否能说明,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对亲子关系有更深的焦虑和期待?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覆盖适龄婚育群体  观众气质更显成熟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在几档人气节目中,“爸爸粉”的年龄总体适中,横跨“50后”至“00”后。以北京为例,主体观众覆盖了从高中生到大学毕业10年左右的人群。不少适龄青年发微博称,“看到某某,我也好想结婚,想有个这样的儿子/女儿。”有趣地是,北京和上海的“爸爸粉”年龄明显偏高,不知是否与两地剩男剩女大量堆积有关。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一组有趣的数据,依据数托邦自主研发的机器学习模型,根据用户的社交关系及微博内容等进行分析得到。也许,北京、上海妈妈的心情会很复杂,她们会不会一边看着“爸爸去哪儿”,一边被孩子问“爸爸到底去哪儿了”?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媒体偏好数据的分析显示,“爸爸粉”已经摆脱了简单的快乐至上,对精神世界的要求有自己的腔调。对“新周刊”、“南方周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严肃时政类媒体保持关注,流露出更为成熟、理性的气质。

林志颖父子“老少通吃” 张亮爷俩成功逆袭

数据来自于每期节目播出后一周内5对父子的原发微博提及量(含昵称),其中第0期为第1期节目推出的前一周。林志颖父子以“不老男神”+“超萌北鼻”组合稳居金牌榜首位,少女偶像首次以父之名,温情耐心感动观众。田亮父女综合实力排名第二,奥运冠军成功转型,形象养眼、表现有话题性带动观众。张亮父子低调亮相,在第四期凭借天天出色表现成功逆袭,赚足眼球,受益最大。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那些广为传颂的笑点与泪点

爱的表达可以创造,大数据的新词识别和梳理发现了它们。每一个笑点与泪点背后,是父亲和孩子是终身难忘的成长故事,也是《爸爸去哪儿》留下的最温暖的回忆。其中,“奥特曼的蛋”已在淘宝出现,不少还号称“正品包邮”。“爸比、北鼻、森蝶”,台湾腔与川味英语与网络语言天生也没有违和感。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三大主赞助商回报大比拼

《爸爸去哪儿》近乎“零差评”口碑背后的大数据解读

以节目播出前后微博热值变化作为赞助回报参考。

三个互不搭界的品牌各有收获:主冠名赞助商强势冒出,在几乎没有社交媒体营销配合下,微博热度强劲增长。英菲尼迪从第三期开始广告植入,话题增量立竿见影。思念水饺配合“爸爸吃神马”等先上下互动促销,参与度有所增加。只是不知,三大赞助商的投入是否与这一结果契合?

点击免费体验:美通社中国网络与社交媒体监测CMM服务

来源:SocialBeta

原创文章,作者:王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7196

China-PRNewsire-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