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资深传统媒体总编的转型反思:不要再迷恋垄断
最近和很多朋友谈及了传统媒体的转型问题,大部分同行都显得很焦虑,以至于一些做内容的人都开始产生动摇。我倒是觉得大家可能忽略了以下几个要点:
1、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内容的要求标准不是降低了而是革命式的提高了。
由于阅读介质的变化,首先要求你把所有的事情在手机两屏文字之内说清楚,而非pc互联网时代浪起来写,也不是纸媒时代1500——2000字;
其次,传播方式的变迁,阅读的主动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了读者手中,那么从属于用户的产品进行细分就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且产品内容要学会迎合、挑逗、撩拨、引导用户等,而这要求明显要比传统媒体时代的文本要求高很多。
那么,传统媒体的专业采访、编辑人才,只要思路打开,应该会成为转型最快、最成功的一部分人,而绝非淘汰。当然,前提是思路打开、架子放下、学说人话。
2、还有一部分人抱怨,pc时代没有把网站做成新浪、搜狐一样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又没有做出微博、微信一样的平台。
我理解大家对于平台的迷恋是源于垄断和暴利的潜意识驱动,但是传统媒体有没有想过:你本身就不是互联网企业,这些平台都是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催生的产品,而我们对于这些技术名称的知晓都要比人家晚很多,你咋可能做出那样牛逼的平台,你知不知道人家现在都已经开始研究移动互联网的下代产品——基于个人管理和节约注意力带宽的技术了,你整的了吗?
所以,在这个时代,传统媒体如果依然抱有做成类似微博、微信那样的大平台的梦想的话,那么我只能说,去死吧,死了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3、尽管传统媒体不太可能做成那样的大平台,但是只要我们用互联网思维和精神去看待这个时代,一定会豁然开朗。
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分享、免费等等。那么谁规定了传统媒体不能用微博、微信,又是谁规定了传统媒体的广告模式不能实现按照流量和效果付费,又有谁规定了传统媒体不能上端介入4a业务范畴,下端侵入销售服务环节?
只要放下架子,丢掉暴利环境的养尊处优,学会挣辛苦钱,学会挣有效价值的回报,那么机会只能是更多,而非更少。
4、曾今和一个朋友预言:传统媒体转型不可能成功,因为他们各自都从上到下的聚集了一帮自命不凡的文化人,这些文化人不屑于了解市场,不屑于服务客户,不尊重商业逻辑。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传统媒体转型最大的瓶颈不是业务创新而是组织创新。符合互联网逻辑的组织是产品经理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而非传统媒体时代的编采经营互相不屌制。只有真正意义上落实产品经理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那么转型才有希望走向符合时代潮流的路子,毕竟事情都是人做起来的,没有这种机制的创新和变化,谈所有的业务创新一定会沦为文人的清谈,最终化为几句伤感的诗词歌赋和满腹的闹骚。
5、传统媒体的转型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的。
首先是实现品牌变现,在各自的变现过程中发现区域化的商业机会和模式;
其次是,以固有平台为切入点,积极介入全网营销服务,真正给广告客户提供价值;
最后是,低下高傲的头颅,向客户学习,尤其是向营销弱势的行业客户学习,比如民营医院,他们在失去传统媒体阵地之后的生存之道,利用新媒体的心态和方式,都值得多有媒体认真研究,人家做的就是人家需求而你目前提供不了的。这种需求真是大营销时代的入口。
传统媒体有着自身的优势,专业的编辑采访力量和技术,专业的营销团队,优质的客户资源等等,只要放下架子、组织革新,一定会成为新媒体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传播力量。
不信你看看新媒体上最活跃的那些自媒体和营销服务提供商,百分八九十都有着传统媒体从业经验,你组织内部的人都能成功,而你这个组织不能成功,那只能说,这个组织需要重生了。
作者:何超 《华商报•今日咸阳》 常务副总编
来源:钛媒体
原创文章,作者:王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6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