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newsletter

社会化媒体为何不能直接带来销售

社会化媒体营销炒的沸沸扬扬。慢慢的也回归理性。理性看待社会化媒体的功效和回报。它所呈现的,并不一定是我们想看到的,就像医生说:“这个病人怎么没有按医书上那样生病?”一样。我们希望社会化媒体带来销量,但他往往带来的仅仅是客户互动或客户关系。这也就是笔者分享的《网络营销4.0》课程中所说到的:微博不适合做收口,但适合引流。

社会化媒体为何不能直接带来销售

事实:社会化媒体其实并不那么容易直接带来销售。

这句话可能很多营销人不愿意听到,或者更不愿意听到的应该是老板。在微博推出的前期,大家因为新颖的模式,方便的沟通等等理由,愿意通过微博去尝试购买和订购。也有一小部分企业乘着东风让自己的用户养成了在微博上购买自己产品的习惯。这是他们的时间优势。

但是我们更多的后来者,就没有这样的时机了。像微博,已经充斥广告,人们开始关闭心门。社交媒体也就逐渐的恢复了其本质——社交属性。

想想最可怕的情况吧,你的一个“朋友”一见到你就跟你说哪个产品好啊,要不要赶紧买啊。这是多么可怕的情况啊。作为“朋友”应该相互关心、交流。聊一些共同话题,然后把经典和创意相互分享。这个才是社交媒体的本质。但是这样做的企业比较少。他们还想着让人们直接去购买。

我们来做一个对比:IOS和Android,类比传统媒体和社会化媒体。

想让IOS的用户付费是很简单的,他们已经有这样的付费习惯了,但是Android的用户并没有这样的习惯。传统媒体也是,看了广告以后,很容易形成销售。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为了卖货的广告。人们看到某个广告以后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是个卖货的广告,所以会带着需求去看广告(不想看广告的人也很多,这里是相对社会化媒体而言)。而社会化媒体里,用户上来根本就不是为了看广告的。而是为了社交,所以这个消费的心态就没有ready。当然一些带有很好社交性质的广告,能带来很好的销售。但是杜蕾斯这样的企业真的很少。

社会化媒体能做什么?

那么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价值在哪?笔者认为:社会化媒体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一定是侧面的。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在使用社会化媒体初期会去进行购买,看似社会化媒体能够从正面去影响消费者。但是事实上,用户过了浮躁期以后,会更倾向于使用社会化媒体的社交属性(没有人上微博和人人是为了看广告的吧)。所以长远来看,微博营销应该是多去主动和用户沟通,多去@你的粉丝和好友。让他们觉得你的企业是有活力的。然后再通过你的微博与大众互动。让他们对你的品牌的看法产生改变,从而侧面营销其消费行为(人们更愿意购买那些更在乎用户的企业的产品)。

总结:

粉丝数、转发数、评论数、定位这些东西都是后面的0。而微博的互动才是1。没有一个团队运营微博去与用户互动,那么就没有前面的1,后面那些就都是0。

作者: 梁栩滔

原创文章,作者:王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4176

China-PRNewsire-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