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通社媒体开放日精选:原来科技媒体有这些“小秘密”
美通社自成立之初推出的媒体社群的线上、线下活动就一直备受关注,吸引了媒体的积极参与。6月份,在三场“媒体开放日”活动中,我们定向邀请了60余家商业、科技等领域的媒体记者和编辑在美通社办公室进行了深度对话。大家讨论了很多媒体同行以及企业公关们关注的话题,思想火花四射,妙句频出,其中不乏一些媒体人自己知道但不能公开的“小秘密”。我们从中摘取一二,以飨客户与读者。
美通社全球拥有两大媒体社群:MORP(Media Open Resource Platform)社群提供更多的媒体合作资源,促进合作对接,资源整合;HARO(Help A Reporter Out)社群帮助媒体记者之间寻找采访资源,进行内容探讨。今年成立的“媒体开放日活动” 将MORP和HARO 两个社群进行结合,每月按照热点策划垂直行业领域的交流,并引入行业头部企业与专家与媒体进行对话,围绕行业热门的话题、痛点进行探讨。
▲美通社“媒体开放日”活动
科技类媒体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在过去20多年期间,很多IT科技媒体伴随并见证了中国科技行业的发展与变迁。有的媒体中,各个频道栏目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广泛、多元化。但有的媒体就越做越专,越做越精。
整体看来,以前的综合科技媒体如今的报道领域实际是在缩小的。比如,最开始以3C报道为主,包括电脑DIY(可分成很多细项,每个细项甚至都可以出一本杂志)。但现在DIY领域的内容已经全面缩小了。很多年前的数码市场,比如说现在手机品牌已经是严重内卷,未来估计是五六个品牌成为主流、其他品牌做陪衬的局面。因此,跟过去相比,综合类科技媒体的报道领域变得更小。
媒体的发展要跟随市场和行业的发展,满足用户需求。有些媒体做得越来越细分,因为细分之后反倒是有用户了。
– 媒体嘉宾
科技行业发展的变化很大程度上要看资本的投资。其实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很多媒体的频道内容以及自媒体的报道方向也是是跟着钱走的。比如说,首屏的点击量大,媒体自然要做多点热门的产品内容;减少正在萎缩的产品或技术等内容的露出。
对于记者个人来说,日常会被厂商企业邀请去参加新品发布会。一个科技类的记者可能会被邀请到汽车的发布会,或者时尚产品的发布会。这种所谓“跨界”并不一定是记者认为自己很有个性。一方面是因为所服务的媒体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或品牌自发产生的跨界行为,那么也要求媒体在关注时做出相应调整。
媒体对发布的文章流量表现有多关注?
现在很多媒体的考核都会结合流量表现,但这跟内容质量还是需要有一个权衡。不能一味追流量去报道热点,而丢掉自己媒体的定位。在每一家媒体里面都会有不同的考核标准,也有可能大同小异,是否能在其中找到对自己职业发展来说有利的价值才是更重要的。
目前互联网视频是流量最大的聚集地。我们更加投入互联网视频,筛选的还是不同的用户。其实看长文的、看文字的、看视频,这些可能不是一类人。
– 媒体嘉宾
媒体最喜欢这样挖掘故事!
从一些底层的基本面开始展现,然后去写一些小人物在整个大社会浪潮之下个人命运和生活改变的一些途径。这是媒体普遍喜欢的策略。如果是企业专访内容,那么媒体喜欢让企业回顾自己的技术历程、在某个关键节点的想法等等。
如果是科技类的内容,有的媒体喜欢从中外企业对比的角度切入。比如,国外采用了什么样的技术、技术背后的底层逻辑与历史条件。然后把中国在这一部分的差异讲出来。这种对比,一方面能够降低读者对专业、复杂概念的理解门槛,达到向更广泛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从可读性和信息量方面,都能提升文章的整体质量。
这个世界上可能不缺乏新闻事实,更缺乏的是去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因此,从企业新闻报道的角度,我们更倾向于去讲企业背后的一些底蕴、行业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走向。这也是能够满足读者求知欲的一个比较直观的方法。
– 媒体嘉宾
如果去报道企业的新闻发布会,记者们则更愿意从读者角度去挖掘。比如,读者其实最关心的是这个公司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那么企业在筹划新闻发布会时,最好直接告诉记者们:推出了什么东西、会对大家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科技类媒体与企业厂商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
中国的媒体与科技企业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某些产品的报道,是需要媒体和企业双方进行沟通实现的。企业重视媒体对产品的解读,在必要场合高层会亲自去了解。媒体也能够理解产品设计研发中的不容易,通过策划不同形式的报道或活动,来更好地突出企业想要表达的重点。
然而,对于媒体来说,不管厂商是否有投广告,报道最终还是客观的,这是媒体报道的基本原则。即便要跟着客户的需求来做报道,哪怕是自媒体,也是需要在客户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自己再找第三方或者其它可信渠道,放入自己的报道中。
科技类媒体都非常关注“大厂”(BAT等),因为他们的公关部门预算非常多。但是媒体还会关注企业内部的关键业务部门,比如某个事业部。事业部关注的新闻点和PR部门关注的不尽相同。后者可能更多关注流量、阅读量等等数字。前者则希望能够尽可能地让自己用户或客户看到。
在报道某个企业的时候,要不要出现竞品名字,不同的企业处理方式也不同。有些企业认为这是传播上的失误。如果非让媒体把企业写得特别夸大、特别好,那么这家企业的公关策略可以说是愚蠢的,稿子会显得很假。这一点,一些中小企业尤为突出。
科技媒体要写市场新闻的话,我们内部的要求是至少要写三家同类企业。你自己一家不可能代表整个市场的。这也是企业公关部门在pitch媒体时需要留意的。
– 媒体嘉宾
科技类媒体如何出圈?
企业客户在投放媒体时会有要求,比如说让你去做直播、引流、带货。但总有一些要求会超出媒体本身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把媒体当成一个营销公司或渠道在用。这个时候其实是媒体比较尴尬的时候。有的媒体可能会放弃,或者跟企业去解释、沟通、博弈。
媒体都希望自己在商业化转型方面有更好的出路。服务一些大企业,是一种策略。从报道小型公司开始,从行业角度切入,从而去撬动大企业与产业的合作,最终从大企业那里拿到一些订单。
此处有彩蛋!欢迎扫码,或点击原文下载
美通社媒体概况系列白皮书:电子芯片半导体(中国大陆)
原创文章,作者:美通说传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2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