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新媒体环境要求公关传播注重与受众关系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ABC)是澳大利亚的国有和国家资助型全国公共广播公司,在澳大利亚广播史上举足轻重。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国际发展部(ABC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是澳大利亚国家公共广播公司的国际发展的分支部门。
我有幸对Aaron Kearney进行专访,他是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著名播音员、记者、体育评论员。他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工作内容,以及他对不断变化的澳大利亚媒体格局的看法。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国际发展部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国际发展部是一个致力于在偏远的、人口稀少的发展中国家开展工作的部门,而在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下进行有效传播,是我们做所有事情的核心。在努库阿洛法、科可波和霍尼亚拉,数字干扰、传统媒体模式面临的压力和社交媒体的民主化传播能力与在悉尼、伦敦和迪拜一样,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能更详细说说你的工作吗?
作为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国际发展部的一名记者、内容制作人和培训人员,目前我在七个太平洋国家设计和教授媒体与传播课程,借此,我可以投入大量时间,深入地研究相关问题,以便在这个陌生又不断变化的领域游刃有余。每个人都想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怎样让人关注我的内容?怎样在嘈杂中让自己更受关注?我怎样处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的同时我也在学习,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如今我在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经济背景下工作,所遇到的问题,与过去20多年在澳大利亚那个竞争激烈的、发达的媒体市场上,在广播、电视、报纸和在线媒体新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完全一致。
我们研讨会上讨论的主题之一,是如何理解新媒体环境既提供了更丰富的曝光机会,又给这个环境增加了更复杂的属性。有策略的传播方式,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让别人听到自己声音的途径变得更多,同时被误解的途径也随之增加。如果有人说这些途径的增加不存在负面信息传播的情况,那他肯定没有在Twitter上参与过争议性话题讨论。
能谈谈澳大利亚不断变化的媒体格局吗?
直到六个月前,作为新闻选题的决策者,我才开始注意到,如今这个不断变化的媒体格局,正在逐步改变我对新闻和内容进行选择时所考虑的首要因素。
就在不久前,作为传统大众媒体,我们的模式是用好的新闻选题去吸引或者说是通过激烈竞争去接触到我们的受众。在那个时候,满足受众的需求是我脑海中的第一要务,我希望得到第一手的独家新闻,报道要尽可能写最难把控的新闻视角,即便是我已经利用新闻点、不同的写作角度、甚至的谣传的新闻内容“俘获”了我的受众,我还是会提出如此的要求。
这些天我注意到,很多媒体机构在为自己建立忠实受众的圈子,这些受众需要购买访问权限。这样一来,一些独家新闻一般只会提供给他们,提供方式可以是Twitter、Facebook上的重大新闻、或者是通过一些稿件发布列表进行推送,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这些媒体机构保持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力。这样的状况也让我对新闻制作的想法有所改变。我在很短时间内,开始逐步寻找对新闻内容更深入的探讨、跟踪故事的进展、或者有时候还会选择跟进与事件发展反向的变化情况进行探究。
现在,在这个发展领域找到了我的新角色后,我开始与那些尝试为主流媒体、以及自选受众进行内容创作的人进行合作。做不好,这将是一场灾难。做得好,新媒体环境将带来无限机遇。因为,新媒体只是会使这些人更易受到关注,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能在这个环境里留下好的形象。
对于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你有什么建议要和公关人士分享?
在我看来,现代背景下有效传播的关键与大多数生活领域的成功关键是一样的,那就是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只是现在有更多的关系需要管理,比如关注你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的人、你的客户邮件发送列表、粉丝俱乐部成员、本地报纸编辑、行业博客写手、电视台记者、以及联播电台主播等,还有很多。这很容易让我们不知所措,因此,在我们的研讨会上,要探讨如何才能将这样的关系进行简化。
俗话说“信息就是力量”。现在,信息无处不在,质量更是千差万别,其实际的价值也是大打折扣。但是,时间依旧宝贵,每个人都在拼命争取别人的时间和注意力。总统与一只玩滑板的狗、健康警告与弹钢琴的猫,都是可引发竞争的新闻点。
好消息是,新媒体这个大圈子欢迎每个人加入;而坏消息呢?没有人能保证一旦进入这个圈子,每个个体之间一定产生交集,我们不能保证新闻发布之后一定能得到响应。不管你是一家运动服装公司、环境游说者、一个电台节目还是博客写手,你都需要和受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让自己成为他们首选的信息来源。你要成为一个好伙伴,如果你想让人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你身上,你最好让自己物有所值。
无论是在恩吉鲁模德,还是在纽约,这道理同样适用。
来源:美通社
本文为美通社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创文章,作者:Fanny X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1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