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newsletter

媒体都以为短视频和二次元就能讨好年轻人:大错特错,如何回头?

这是一个“年轻文化”爆棚的时代。年轻群体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无处不在,并总能如潮流般席卷整个社会。作为高消费群体,年轻群体被各大商家“跪舔”,媒体机构也用内容产品不断迎合,希望扩大年轻人市场。

然而,媒体真的了解这个年轻人群体吗?

年轻读者不会为内容付费?他们更喜欢短视频和BuzzFeed上的列点式短文?这些被媒体机构当做理所当然的刻板印象有可能是错的。实际上,年轻人对内容的偏好很微妙。

德国冯克传媒集团(Funke Media Group)的主编Pit Gottschalk在去斯坦福大学的访学中发现,原来媒体对年轻人一直都有误解。媒体自以为是的认为年轻读者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实际上却并没有“吃透”他们的真正想法,这样做出来的内容当然也不会受到年轻人欢迎。

Pit Gottschalk访学回来之后,把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博文,以下是他的发现。

媒体对年轻读者的误会太深!

上个月,我去硅谷访学,这已经是我近5年来去的第10次,全世界的技术发展都来源于这个地方,顶尖人才聚集于此,创造出新事物,一步步摧毁传统工业。期间,我还去了斯坦福大学,看他们如何做媒体业务。

在斯坦福大学的普拉特纳设计学院,设计思维是他们用来打破常规路径、用不同的方式做事的方法之一。想到去年写过的一篇相关文章,我以为这件事会给我灵感,让我获得新发现。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次访学让我获益最多的是如何做好一份报纸。

一个女孩跟我分享了她们在芝加哥的一次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考。

她们试图挽救一份在地铁站和火车站免费发放的报纸。这是一个在全世界都在发生的故事,这些免费报纸提供所有编辑认为相关的信息,政治新闻、本地新闻,严肃的和有趣的新闻,漂亮的图片,你肯定知道。

但是这群女孩尝试了不一样的办报方式,她们没有像商学院教的那样,关注统计学意义上的目标群体。

媒体都以为短视频和二次元就能讨好年轻人:大错特错,如何回头?

她们团队做了一份刊物:《红眼芝加哥》(RedEye Chicago)。这份刊物更关心目标读者的行为,而不是年龄、收入和性别。他们聚焦于读者此时此刻的需求和期待:当读者离开火车站或地铁站准备回家的时候,他们可能考虑的是晚上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家里需要什么东西吗?今天晚上都有哪些电视节目?

在做这些的时候,他们发现,这些年轻读者的行为跟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我们对年轻读者有很多误解,其中最大的4个误解如下:

·媒体机构想获得年轻读者群很简单,只需要制定一个吸引人的移动媒体战略;
·BuzzFeed上能找到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法,复制过来就行;
·年轻人只会关注1分钟的短视频;
·他们不会为内容付费。

这些想法全错了。是的,他们的确很依赖移动设备,但这是因为移动设备上的内容吸引他们;对于再年轻的读者来说,BuzzFeed提供的东西也会让他们觉得无聊;他们对优质内容很感兴趣,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Storify(一款聚合、筛选社交媒体信息并“新闻化”的工具)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

媒体都以为短视频和二次元就能讨好年轻人:大错特错,如何回头?
Storify页面

这才是“真正的”年轻化需求

但是,对于年轻读者来说,什么才是优质内容呢?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正确问法应该是:什么情况下内容和年轻读者产生关联?年轻人接触相关信息的途径的差别很大。在斯坦福大学,他们发现了应该怎么根据这些差别调整内容。

·年轻读者根据同龄人谈论的品牌定义目标群体;
·他们需要社交关系来确认彼此作为人的存在;
·他们不想消费媒体,但是他们想成为寻找解决方案的对话的一部分,或者对这个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他们想和朋友分享经验和发展;
·他们不想要一整包信息,而是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信息,为此,他们愿意付费。

现在,想想你的报纸/网站/App。它们允许读者谈论服装品牌或化妆品品牌吗?能给年轻读者创造机会,让他们未经过滤就把想法实时分享给朋友吗?栏目板块能否细化?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在于“内容生态”的年轻化。

来源:全媒派
媒体都以为短视频和二次元就能讨好年轻人:大错特错,如何回头? 媒体都以为短视频和二次元就能讨好年轻人:大错特错,如何回头?

原创文章,作者:赛琳娜•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18846

China-PRNewsire-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