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数据化报告》看2016微信公号7大趋势
导语:前几天“企鹅智酷”发布的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涵盖社交、支付、媒体、生活服务、企业服务五项微信业务的数据和趋势解读。本文将着重为你解读,这份《微信数据化报告》透露出的2016年微信公号的7大趋势。
1、公众号红利期已过,但刚性需求仍在
微信公众平台从2012年8月上线至今,经过3年多时间的发展,微信公众号红利期已经过去,目前面临着微信公众号运营难度越来越大、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用户粘性和阅读量越来越低等等运营障碍,但这并不影响用户对于公众号的刚性需求。在微信功能的使用调查中,公众号的使用率排名第三,仅次于朋友圈和收发消息两大功能的使用。在清博大数据—新媒体指数平台上可以看到,日常监测的37万左右的公众号,日总阅读量达7亿左右。
2、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成为第二大资获取平台
从“你每天最主要新闻获取是?”的调研数据结果来看,除去手机新闻APP之外,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是用户获取新闻的第二大渠道。微博的用户弱关系热点强传播特点构成了广场式传播,而微信的用户强关系热点直线传播则构成了客厅式传播。就传播方式来说,微博是涟漪式的传播,一传十,十传百,效率高;微信更多是直线式传播,用户喜欢某个内容推荐给朋友,更柔和,更具有亲和力。两大平台因其不同的优势,成为资讯获取的第二主流平台。
3、价值第一和娱乐为王并不冲突
在这份报告中,结果显示,促成用户分享文章的三大要素是价值,趣味,感动。满足这三点其中的一点,就能触动用户的分享欲望,使一篇文章成为“高分享量的文章”。不过也有这么一种说法,“高分享量的文章”一定会被大量阅读,但是有些被大量阅读的文章,并不会被分享。那么什么样的文章会被大量阅读呢?在《年度微信500强文章解读独家》中,分析2015年的前500名热门文章显示,39%的文章为幽默搞笑类,18%的文章为心灵鸡汤类,13%的文章为时政热点。深度文章也占得一席,为9%。是选择价值第一,还是选择娱乐为王,由公众号运营者自己选择。
4、个人运营公众号日趋吃力,需抱团合力、整合资源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一句话,足矣让每个人都期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公众号。然而随着公众号红利期的结束,高质量的内容和服务的需求日渐凸显,2016年,公众号的运营必然会需要更大的投入力度。想要在2016年,把微信公众号做好,短时间内异军突起,必须要抱团合力,整合资源。如果想单打独斗做好一个公众号,对内容的创意、专业等要求更高,从而获得投资。
5、政务机构加速进入新媒体平台
在“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的主要目的”调查中,了解政务信息排名第四。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利用新媒体这个低成本而快捷的民意调查平台,将政务微信平台充当信息发布、咨询便民平台,同时兼顾作为政策评估、民意反馈的“舆评”平台,这对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把握舆情走势,发挥政府的服务效能都具有重大价值。从上周的政务公号排名截图来看,“共产党员”、“上海发布”、“佛山发布”周阅读量均超过100万,政务信息传播广泛。
6、运用微信营销实现O2O转化会更明显
在“使用微信公众账号的主要用途”调查中,营销宣传排名第二,其次是客户互动,业务咨询,电商平台,客户管理等。有了微信公众平台后,传统线下商家实现O2O闭环营销变得更加简单,把线下的用户吸引到公众平台,再从公众平台把用户拉到线下消费,通过公众平台与消费者建立感情和粘性,维护、激活老客户,带动、发展新客户,通过公众平台进行预约和支付。而随着微信的提现收费,微信将进一步把用户从社交场景转移到支付场景,打造闭环支付圈。
7、获取用户的成本会更高,投资力度将加大
微信红利就像房价一样,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在红利期结束后,涨粉剩下两种方法,第一,大大方方花钱,第二,老老实实做内容。据相关消息,目前获取一个活跃度高的真粉,成本在3-5块钱。随着市场的成型,官方各种营销手段的监管,以及用户自身的市场被教育,成本上升已经成为自然的事情。2016年微信用户的获取成本将会更高,公众平台的运营者投资力度会加大。
相关阅读
展望微信之微信公众号的未来在哪里?
文丨侯瑞婷
如今,微信俨然成为一个塑造自我形象的化妆间。在这样一种现实之下,微信的魅力已经开始减退,因此本人并不不相信现在这种先拍照后吃饭、一桌人吃饭各自玩微信的荒唐局面可以再延续五年。因为所有的抛弃和被抛弃都是从无瘾开始。无瘾,普通话就叫没意思。日复一日地看别人的炫耀,谁的兴趣可以持续三五年?特别在微信公众号火起来的那一天,就有不少人在问下一个平台是什么?我无法预测下一个平台是什么,但根据现有端倪,我们可探讨一下微信公众号在未来两三年的发展方向。
1、关于用户方面
微信是真正的平台级产品,它融合了传播的各种形式——单向传播、互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功能之全面前所未有,甚至能在相当程度上取代手机的语音功能,使手机的语音通话功能不再绝对重要。而微信公众号只是微信的一个副产品,是微信生态圈的一部分。皮存则毛可附,只要用户不大规模抛弃微信,跟微信结合得最紧密的内容产品—微信公众号就不会消亡。
2、进一步垂直化、分层化
微信公众号以“小而美”的体态,天然具备精准传播的特点。在未来,这一特点会被进一步放大,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垂直化传播是大势所趋。如汽车领域的微信公众号,查违章、查路况、教维修、教改车等方面,都有专门的微信公众号,且用户众多。
而在2014年底,微信官方就出台了新政策,对公司机构的认证规则进行松绑,只要有公司资质就可以认证任意微信名,这一政策助力微信公众号的分层传播,让分工配合更加精细。
3、更加重视优质内容生产
在相关资料看到2014年7月,微信公众平台首次将文章“阅读数”和“点赞数”公布,并丰富了后台数据,旨在催生更多的优质内容和创意互动。2015年初,微信上线“原创声明”功能和抄袭处罚规则,抄袭达5次者将被永久封号,以期惠及更多的原创作者,优化平台维权机制。这样公开透明的阅读数打击了弄虚作假和恶意营销行为,微信公众号们不得不更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并通过“阅读数”等指标来吸引商业投入、监测传播效果。
4、迎接商业化和生活化浪潮
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波曾在成都论坛上表示在PC时代,中国人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取新闻信息和实现言论表达,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上网更多是为了满足个人生活需求,网络的政治属性明显消减。在舆论生态变革的大背景下,微信公众号的政治色彩和媒体属性正逐渐退潮。
不以内容为主导,也意味着下一步微信公众号将会充分发展O2O、B2C的功能,线上集聚用户,线下运营。如层出不穷的各种运动类微信公众号,就必然要由线上走向线下。
5、走向机构化
随着微信公众号的爆炸式增长,内容单薄的个人公众号想在红海中脱颖而出非常困难;其次,随着底端分栏、微网站、HTML5等功能的开放,对微信运营者的技术开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个人很难包揽内容、技术和维护等全部环节这都需要一个高水准的团队持续不断给用户提供高品质内容,而单打独斗很难做到这点。
6、抢占传统媒体广告资源
2014年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出现负增长,而与此同时,互联网广告市场却迎来发展高峰。一个佐证是,2014年初,海尔向纸媒发出通知,表示将不再在纸媒投放硬广,整个集团的广告战略向新媒体倾斜。
例如腾搭建的微信广告自助平台广点通,能够对广告主和微信号进行智能匹配,广告的表现形式是在微信订阅号图文消息页底部开辟一条文字链,按用户点击计费。
7、政策摇摆化
微信公众号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政策的摇摆,如放开阅读量,又屏蔽显示10万以上阅读量;放开了一部分公号每天发送多次的权限,对后来者却几乎采取一刀切不放开的政策;试水了微社区,却一直做得不温不火。所以现在也有声音说,微信公众号已经进入疲软期。但在现阶段,基于微信的普及性和成长性,微信公众号还不会过时。目前,微信上活跃了两三亿人,比俄罗斯一个国家的人口还多,是中国最巨量用户群的聚集平台。
可见,微信公众号应该更加全面,在各方面满足受众的需求,使得微信这一产品更好的服务于受众。
来源:新媒(ID:newminfo)
原创文章,作者:Stel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1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