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会创始人谈危机:315没存在意义,企业应善待消费者每一天
如果企业善待消费者每一天,那3·15晚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我们在法律监管、媒体监督、企业自律、社会共识等等方面来说,都应该如315一样,严阵以待,各守其责,政府监管部门应制定完备的法规并严格执法,媒体发现问题及时监督报道,企业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整改,这些应该是常态,而不是一场运动。
上周五的蓝莓群访,汤臣倍健品牌公关顾问、蓝莓会创始人兼CEO陈特军分享了他在企业危机管理方面的独到见解。
以下是群访实录
11号收到一个号称消费者报纸的媒体电话,说要做315专题,你是要上红榜还是黑榜。“危机”的出现对企业来说似乎都是猝不及防,在迅速应对的同时,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提前管控危机的发生?
危机话题,越大的企业越是关心。企业规模小时,不会有太多人理睬。而企业逐渐扩大时,各类危机随之显现。有自身因素,以及外部或竞争对手因素造成的危机。各种原因都有,如人的死亡一样不可避免。
有危机意识的企业家都十分重视危机公关方面。比尔盖茨曾提出说:微软距离破产只有18个月,张瑞敏也说在海尔的工作期间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也说过“舌尖上的行业,刀尖上的企业”,我们每天无时不刻在管理好产品品质,防止危机出现。
而《礼记·中庸》中有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说,危机的预防很重要。有没有办法尽可能的避免危机发生吗?虽说危机一定会发生,你没办法预估它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可以做到尽可能降低危机出现的频率。
我认为管控危机的方法,主要是要建立危机管理体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对有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系统性的管理。
那如何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呢?以下7点:
◣第1点, 确定企业的危机战略。总的指导方针很重要,比如汤臣倍健认为“防大于治”,就是危机的预防比处理更重要,就是严防死守、防微杜渐。
◣第2点, 道重于术,“术”是指危机处理的技术和手段或策略。“道”是企业根本的价值,比如说商业伦理,比如汤臣倍健奉行:诚信比聪明更重要,企业存在价值就是为健康人管理健康。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使命、商业伦理。你首先要梳理的价值观,为消费者?员工?或是股东?若企业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话,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保障。反之,企业若唯利是图,危机可能会频频发生。
◣第3点, 确立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危机管理是需要组织体系来保障,同样以汤臣倍健为例,危机管理委员会原则上主要有两个角色:主任和执行秘书。企业的一把手或二把手一般充当主任角色,其主要职责是总体战略和决策。执行秘书承担具体的实施。除了以上两个重要角色,其他角色都应该由企业VP和部门总监构成。因为,危机事件可包含各个不同的方面,比如生产质量方面的危机、媒体危机、供应商渠道危机,危机不同,成立的危机处理小组的成员也就不同。因此,当危机来临,由危机管理委员会提议成立临时的危机处理小组进行具体处理。
◣第4点, 建立危机的监测体系,包括内部和外部。内部要进行各种危机的监测和排查,外部通过新闻和收放平台来进行监测。
◣第5点, 危机预案,针对一直存在,无法一次解的危机源,要提前做好预案。
◣第6点, 主动做好传播,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比较重要的。平时主动的新闻输出能让企业变得更透明,可以在危机发生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第7点, 提前做好媒体、政府关系的沟通。这样可避免误报或信息不对称、误解的情况。另一方面,保证良好的媒体关系,就是保证未来为危机发声时,能有良好的媒介渠道进行传递。
总得来说,危机之前建立管理体系,确定策略,建立管理组织,做好监测保证危机发生时能及时响应,做好危机预案,以及平时多做主动传播和与媒体、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管理。
谈到的危机体系搭建的问题,我们蓝莓会群里大部分都是做公关的。您认为危机体系搭建中公关部的角色是什么,现在很多企业的公关部在这块比较像是灭火队长? 如果公司高层对公关、危机并不了解,公关部要如何应对?
我认为公关应该是企业声誉管理的专家角色。
在具体危机的体系当中,事前公关更像一个参谋部,它来搭建整个企业的危机管理体系,定期进行预防性的工作比如说危机排查、关系构建。危机发生的时候公关更像一个指挥中心的角色。
如果公司高层对于公关和危机不了解的话,公关是很难真正开展工作的。因为危机不仅仅是公关部的事情。危机和全员都有关系,需要受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或者高层的重视。
针对这种情况,公关部门的负责人要找到老板,把危机对企业的重要性说清楚,形成共识。
若自身力量有限时,可巧妙的借用第三方的力量,比如说一些危机管理的专家例如中大的张志安教授,通过他来为高管做相对应的培训和沟通,改变高层的观念。
当然了,实践出真知。吃一堑长一智。当事情发生时,他自然就明白原来这个公关总监或者公关经理讲的是对的。所以,首先自行主动沟通,其次通过外部的专家进行培训和沟通。最后 不断的沟通等待机会。
嗯,很多企业高管确实比较相信第三方的专家,但是我们首先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
是的。
有人说预防工作就像打麻将,盯住媒体,看好自己(内部),防着对手,准备好牌。您认为面对315媒体对企业的曝光,事先的预防工作主要应该做哪些?对于315,很多企业都会关注媒体尤其是央视315报道方向,如果不幸中枪,该如何部署这场硬仗?
说盯住媒体其实不准确,应该是全面的内外信息监测,并且了解整个舆情,掌握所有人对报道和看法。这主要分为新闻和社会化媒体的监测两个方面。
新闻监测针对媒体报道的新闻事实,主要看是否有对企业存在误解的报道,报道角度是否客观。
社会化媒体的监测,是消费者在微博、微信或贴吧等各个社会化媒体上发表对品牌或企业的看法。
在这样的监测情况下,第一是能够及时的与媒体或消费者沟通,并解决问题。第二是能看好自己,做好内部的监测的排查。
看好自己,内部危机源的排查和解决,这个尤其是中大型公司要重视的问题
谈到舆情监测的问题,会长您认为與情监测平台对企业公关的帮助大吗?企业应该如何利用舆情监测系统来帮助企业渡过公关危机?
舆情监测相当于企业的眼睛,能够在第一时间获悉外部新闻,或是外部社会各界对企业的态度。而公众、利益相关方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处理危机的策略。
通过舆情系统可以对危机有较清晰的预判,能简化策略的制定。举例来说,舆情反应较大时,需要释放歉意、善意的声音,假若公众表现出同情的反应,就需要低调和冷静,甚至于示弱。
所以说监测平台对企业最大的帮助就是第一时间知道信息,全方面了解真个社会公众对于事件的反馈,加强你对事件的研判,然后再进行正确的策略引导。
另一方面,关于竞争对手引发企业危机问题,现在互联网企业有不良的倾向,特别国内竞争企业间尤为明显。比如所谓的“撕逼大战”或“揭黑泼粪”,指不以做好企业和品牌传播为目的,而通过攻击竞争对手吸引眼球的行为。以前苹果常喜欢攻击微软,近期奔驰调戏宝马等等。这种有底线的调侃无伤大雅,甚至对双方都有处。但恶意扒粪一般是两败俱伤,进而对行业信誉造成打击。
我觉得行业里的领军人物应该形成坚守底线的默契,不“扒黑泼粪”。玩些有创意的调侃性质“撕逼”可能会好很多。
我任职汤臣倍健公关总监时给全体员工统一发文。全体员工不得对竞争对手的正、负面新闻进行评论转发。无论好坏都不予评论或扩大,给竞争对手最起码的尊重。只有这样,未来竞争对手才有可能“以德报德”。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竞争行业风气,形成良性竞争。恶性竞争很可能摧毁或对行业造成重大打击。比如中国乳品行业的惨痛教训。
我并不赞成3·15晚会存在的意义。在法律监管、媒体公示、社会共识等等方面来说,企业应该善待消费者每一天而不仅仅是3月15日。政府监管部门和媒体应当发现企业问题随时指出。
防着对手,这一点深有体验……行业撕逼是常事,法律和商业道德都是底线。
陈特军:如果企业真的在3·15晚会上被披露或报道了,处理前应先做三个判断:
第一个判断,对自己性质的判断。被误解应当及时澄清。若确实客观(非主观)存在问题。要道歉,承担责任并做出改变措施。但在具体情况下要做切割,比如说仅有一家店或一个批号产品出现问题,那么做出一个有效的切割,在有限的范围内承担责任,快速提出改进的信息。如果是由于主观上企业价值观不正,被披露了。虽说公关“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但我认为有意欺骗合作伙伴或消费者的企业都应该被淘汰。
嗯,发生危机,首先要有效切割,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要速度够快的有效处理。
第二个判断,媒体的反馈。媒体的反馈不是很激烈,造成的影响范围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低调的冷处理。若舆论声音很大时,一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要第一时间响应和声明,要最大程度的发声和表达立场。
第三个判断,看公众的表态。虽说企业出现负面信息,但实际上有些公众会觉得报道别有用心或吹毛求疵,继而选择相信企业,这时企业就不必要马上响应,
补充一点,声明或澄清时的用词一定要客观精简。被冤枉时也无需气愤或起诉媒体,这类动作基本于事无补,或是让原本同情你的消费者或利益相关方觉得你咄咄逼人产生反感。示弱原本就是一种策略。
“不要让自己成为施暴者,要成为理性和谦和者。”
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在所有的危机管理中,来自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可能是经常遇到的,如果遇到客户大肆的宣扬产品的质量问题,该如何快速解决?
这要视情况而定,假如产品本身没有问题是客户故意,我们就是要去澄清,要争取权威的第三方的支持,提供权威证据及时澄清。举例来说,食品和药品就是国家质检总局、各个省市之间的质监局和药监局。假如某个批次问题,那把这个批次的产品送到权威的第三方去监测,并公布监测结果,从而快速澄清表明产品没有问题。这样即可平息、化解掉一些对产品歪曲、污蔑等等的问题。
另一方面,假如产品确实可能会存在问题,那我建议说善待客户,快速和解,解决客户真正的问题。客服在投诉萌芽状态为客户满意的解决问题,很快就能解决问题,反之激怒客户会恶化事情。
嗯,客服体系的搭建至关重要
最糟糕的情况是产品确实有质量的缺陷。通用的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品质管理的极限就是一百万个里面最少出现6个次品,这已经是品质的极限,然而这6%也可能被用户发现进行投诉和曝光。对此要抱有很大的歉意,愿意对于有问题的产品进行召回。现在召回现象非常普遍,例如丰田、通用出现问题需要召回。中国乳业也有一个先例,我的老东家伊利,曾经召回过一款有一定质量问题的奶粉,而现在伊利的奶粉依然是最畅销的乳品品牌。所以说坦诚错误,及时改正,补偿消费者,长痛不如短痛。一旦你迈过这个坎,进一步重视品质,对你的企业发展也是有利的。
不回避产品存在的缺陷,做切割,主动召回,补偿消费者。
刚谈到媒体,媒体掌握着主要的话语权,也是危机公关当中最需要谨慎处理的一环,行业中有“花钱消灾”摆平媒体的情况。对于媒体 “要钱” 这类情况,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当然这不是普遍的情况。媒体可能这样做,但我觉得若企业没有问题,媒体这样就是恶意报道或新闻敲诈,企业屈服就意味着助长了不良之风。若你是一个软柿子大家自然都欺负你,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是不利的。
另外,若确实存在一定问题的话,我认为只要不是主观上存在的问题,做好危机防范体系就不会被媒体的报道摧毁,媒体报道通常不是企业垮掉的原因。
企业存在问题时,要解决问题而不是破财消灾。难道要给中国每一家媒体“要钱”的机会吗?倒不如好死就一回,用最大的诚意解决掉问题,曝光后承担,承担后改正,改正后传播,危机会很快过去。
对于同类恶意敲诈,甚至号称打官司的行为怎么处理?
对于恶意的敲诈不应该软弱和退让,要采取正常的手段处理。
对于打官司前也要做出判断,若有理,那就相信法律公正。若判断可能会输,可以寻求私下的调解,或通过第三方的团队或者律师机构来解决。
钟可可:嗯,与法务部和律师的沟通也很重要。
新媒体的传播有哪些特点,我们该如何针对新媒体传播特征进行危机管理?“危机”时刻,怎样通过新媒体帮助品牌大事化小,转“危”为“机”?
在新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分工更加细了。
◣第1, 一部分媒体承担了权威性传播源的作用,比如澎湃、界面等从传统媒体转型的媒体,作为权威的信源、来源。
◣第2, 这些媒体的原创能力很强,但是影响力要通过其他平台来扩散。那就涉及到像今日头条、一点资讯、Viva、Zaker以及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等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将新闻内容进行扩散来扩大影响力。
◣第3, 各类自媒体从不同角度对于新闻的解读和评论,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
◣最后,受众对新闻的评论进行发酵、传播,组成了整个传播的链条。
所以要根据这四个特点去解决,首先要和大型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媒体对企业的事情形成了比较客观的判断,就可以一定程度避免这种误报道。第二阶段,当新闻到今日头条或一点资讯这类平台时,就应该通过澄清、正面新闻覆盖,优化平台声音,用正面的影响力中和你的负面新闻,然后快速澄清,使得媒体、公众可以更快速的了解事情的真相。
传播的路径:传统媒体是新闻源头,也是扩散者;新媒体是新闻扩散者和口碑
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抓大放小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培养和善用意见领袖KOL也很重要。以及让企业自身的自媒体变得更加强大,做到通过企业自媒体平台也可以发声形成影响力。
总的来说在新媒体时代,堵塞信息传递的时代已经完全过去了,更多的是靠疏导信息去影响更多的公众。
黄涛|中意人寿|BJ
当今媒体时代,一个负面出来后瞬间很多号转发,企业该如何有效控制扩散?特别很多自媒体让企业无从下手,和这么多自媒体维护关系也不现实,新媒体关系该如何管理?
广交朋友,有自己广泛的自媒体盟友很重要。
我也有这番困惑,这么多的新媒体如何能管理过来?会长说要善于利用KOL的作用来进行引导。
抓大放小,堵不如疏,正面对冲,口碑引导。
嗯,公关的角色是企业声誉管理,包括企业、品牌和产品。在危机管理体系中,公关是危机预测和危机处理指挥中心
谣言的问题,碰到自媒体对企业的谣言信息,企业该如何应对解决?
首先我们要明白独立的自媒体很少,自媒体之所以叫做自媒体,我个人认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载体,它必须寄生依托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所谓的微信微博平台、今日头条的自媒体平台,包括优酷、喜马拉雅、蜻蜓FM,这种各种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平台。
所以,首先跟对方沟通,让其主动删除,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能直接有效,那么向平台投诉。但由于平台有时因处理的投诉量太大,反应很慢。这就需要平时多和平台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保证投诉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反馈。
除了沟通和投诉,第三个重要的就是澄清。等不及响应,且沟通无效时,你要迅速做出澄清。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进行发布,但是这个要基于企业自媒体的影响力,如滴滴、尚品宅配自媒体账号影响力较大,澄清效果较好。若企业自媒体账号影响力较小时,找大号或者kol出面帮忙澄清。
当然对于自有平台或者沟通后不改的,我也赞成通过法律的手段让他们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言论付出代价,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当然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总的来说面对谣言有四个处理方式,一是沟通,让他自己删除;二是投诉平台,让平台让他删除;三是澄清,把影响降到最低。四是法律,追究他的责任。通过这四方面多管齐下。
来源:微信公众号 蓝莓会(Imh-china)
原创文章,作者:Stel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1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