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公关就是“打杂”的?
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就像是过去公关繁荣,现在公关分化,未来公关消失,其实都只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而已,这跟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没啥不一样,所有人都知道但都无能为力。
魏武挥老师前两天写了一个《公关到底重要么?》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并且让一堆一直做“幕后”的公关老鸟都忍不住跑出来反驳几句,什么《公关仍旧是传播的核心》、什么《公关真的要死了么?》等等。之所以会引发如此众多的关注,除了魏武挥老师本身就是媒体传播学的专家并且是正统的名校老师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关在一个公司的地位,或者说一个公关人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确实都陷入了“思(mi)考(wang)”之中。
为什么这么说?抛开公关行业本身的发展,我们从人对某一件事的心态上来说。比如说,某一天,一个什么大学教授,他说他做的计算机能分分钟秒杀AlphaGo,谷歌会不会专门发一个文章出来进行激烈的反驳,关心这个领域的人会不会长篇大论?结果一定是不会。因为没有必要,常识性的东西,对AlhpaGo完全有信心。
那么回过来看魏武挥的这篇文章,为何就引发了大家的讨论,而且让很多资深人士都梗骨在喉、不吐不快……其实,原因就在于要么是本身公关行业里的人自己对行业发展也不是那么自信,要么就是这个行业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大家没有预想到的状态。
我们首先来看下魏武挥老师近两天推送的文章,一篇是他自己写的《公关重要么?》,另一篇是他推荐的有通用电气(GE)中国有限公司公关总监李国威写的《公关仍旧是传播的核心》。
在魏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魏武挥抛出来的主要观点是,“公关对于企业其实远没有想的那么重要”,“公关不过是锦上添花,从0到1的事儿,公关根本玩儿不了”,“公关主要是打杂的”,“公关在做的不是求同意,而是求理解”,并且引用了BAT和360作为例证。从这篇文章中,很明显我们能看到的是,魏武挥所挑战的是,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公关的价值是否在降低。我个人猜想,魏武挥其实想说的应该是,随着互联网带动的整个媒体和舆论环境的变化——更开放、更自由、更难以管控,公关对于一个企业的价值是不是还有没有那么大——应该类似于蒸汽机发明之后,手工制造者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而在李一文中,他通过之前他的经历去证明,公关其实是一个专业领域具有优势的行业,他可以帮助媒体去了解整个行业,以此他主要的观点就是公关可以利用专业去影响媒体,进而给企业增加更多的曝光和报道。我个人以为,这篇文章说的其实是公关对于媒体的作用。说实话,我同意这个观点,在单个领域,媒体其实是需要公关给的“料”——或是观点、或是素材,从而让媒体能够在行业趋势里去融入更多的企业报道。他坚持的是“公关一定要有战略高度”、“公关要为企业带来实效”、“公关一定要强势”。
很明显,只要把这两篇文章放到一起,我们就能看到的是,他们俩说的其实不是一回事。如果我们把过去企业和媒体之间的关系描述为“企业—公关—媒体”,魏武挥怀疑的是前半部分,也就是公关对于企业来说是否还有价值,他没有说的话是,企业寻求媒体报道是否还有必要。而李国威所阐述的是,公关对于媒体、也就是传播的价值,并没有回应到媒体报道对企业是否还有价值。
实际上,大家之所以会如此关注公关是否重要的话题,我个人认为,大家关注的是公关对于企业来说是否有足够的价值,以及企业是否真的需要公关?要知道,不论是魏还是李,在讨论公关是否重要这一话题时,都是在大家默认的“媒体是客观的么”这一前提下。试想一下,如果媒体报道对于企业来说都没有那么重要,那么作为企业和媒体之间通道的公关,它的存在就……
正式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下公关整个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在最近几年,互联网发展、自媒体横行,在让整个媒体变革的时候,公关行业本身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媒体公信力在降低
不论你承不承认,这都已经是事实。不同于之前信息的闭塞,人们对于媒体报道的渴求,现在的人们一方面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在不断增加,微博、朋友圈在新闻消息能力上,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不知道多少倍;另一方面在于人们对媒体认知的改变,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媒体说什么就是什么,人的个人思想相对禁锢。现在,如果你指望一篇报道能够带来多大的号召力,恐怕……
第二、企业“求报道”的需求降低
企业求媒体报道,一是为了曝光,二是为了背书。先看前者,企业没为什么要曝光?原因很简单,触达用户。可是,你看现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各种渠道让企业都可以直接触达用户,也就是说,企业已经不需要媒体作为中介去“帮助”触达用户。一个简单的例子,只要稍具规模的互联网产品,来一个推送或者弹窗,公关做什么能比这触达的用户还多?再来看背书,前面已经说过,媒体公信力的降低,让这个作用越来越低。这种情况下,企业有什么理由一定要让媒体报道?
第三、公关行业本身在分化
campaign,是现在广告人和公关人口中最常用的一个词,以此来表示公关和广告正在渐渐融合。好吧,我们姑且认为这是对的,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传统公关中某一部分功能正在和广告渐渐的融合,形成一个新的行业?事实上,在公关行业,类似于这样融合的已经形成了epr、GR、fpr、cpr等等,在这些新的行业形成之后,留给传统公关的位置还有多少,这个……如果你坚持这些新型的行业,都属于公关,并不算公关消亡,那么你需要回头看看,从事这些行业的人是否还存在于公关部。毕竟蒸汽机也是人控制的,你也可以说机械化依旧属于手工制造。
魏武挥说公关是“打杂”的,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有两个理解方式,一个是说公关的细分,让公关看起来在处理各种事情,新产品上线要传播、危机公关要处理、政府公关要沟通、社会化传播要运营新媒体、一起和广告人推动Campaign……因为管得事多,所以看起来杂;另一个是说,也是由于公关的细分,传统公关能够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少,政府那边需要沟通找gr、财务有问题找fpr、新媒体有epr……去掉这些活,公关还能干吗?可不就剩下打杂了么。
对于公关来说,其实最为主要的在于企业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如果说企业需要做从0到1,那可能找一个做做新媒体的更合适;如果说需要做从1到10,那可能找一个做Campaign的合适;如果你需要管理整个品牌的声誉,减少负面,可能你找啥公关都不合适,从产品到运营再到市场,大家集体反思去吧。
至于为什么大家对魏武挥的那篇文章会有如此大的反应,我相信更多的在于企业管理带来的对公关需求的大小多少。怎么理解?企业需求决定企业的管理风格,大企业可能需要的是能做Campaign的、处理危机的,小企业需要的可能是提高知名度的,想一想,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招什么人好呢?想想好像公关跟这个有点关系,那就招个公关好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会“数据化”衡量公关、或者是不管啥事都找公关的终极问题所在。同时,由于公关的不断分化,使得公关分化出来的职能在进入企业后,企业对于不同的需求有多有少,这也就造成了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公关很重要,有的人觉得公关不行了。
基于上述,我们进一步来看,公关对于企业是否还有那么重要?这个……个人认为公关对于的作用确实在降低。我们可以一分为二来看:
如果说你是一个管道化的公关——媒介,无论是跟媒体还是跟政府打交道,现在就可以下定论,路只会越走越窄,毕竟企业对于外部的沟通,需求点会越来越低。
如果你是一个内容型的公关,比如说整合企业内容做媒体,或者做策划话题,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企业,需求还是有一些的。但随着整个舆论环境的更加多元化,公关是否能引导和控制舆论?恐怕公关可能会没有那么大的威力——那么多元的舆论,公关做什么能够形成中心化传播,恐怕所有的努力都是沧海之一粟。毕竟产品自己会说话,这就是大势所趋……而真到了那一天的话,公关恐怕已经和产品结合,成为了一个让产品在设计时就能够将用户感受放进去的新的职能。
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就像是过去公关繁荣,现在公关分化,未来公关消失,其实都只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而已,这跟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没啥不一样,所有人都知道但都无能为力。那么,对于所有的公关人,我唯一的建议是,不用管公关未来是否会消失,最起码现在他还在客观的存在着,在他彻底消失之前,你完全没有必要灰心,更不要低头,因为皇冠会掉。
来源:界面
作者:杨君君
原创文章,作者:Stel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18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