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企业新闻稿导语?
在新闻稿中,导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的好坏直接决定新闻稿是否会被采用。因此,一定要重视导语的编写。好的导语可以让记者“上钩”,并且吸引他们读完全文。然而,何为好导语呢?找一些知名报纸糊杂志,看看它们的导语,然后模仿他们编写,你的导语就会很“新闻化”了。
新闻导语的种类:
导语种类很多,以下是比较流行的几种:
- 纯事实的:这是焦点新闻报告和新闻稿最常用的导语,如:某某公司在某地建立新厂房,为该市带来了500个新的岗位和2亿500万的年收入。
- 含逸事趣闻的:逸事是你的新闻更有人情味。好的故事对于企业或个人新闻,都是很好的导语。如:Joan过去43年一直在帮助他人。星期二, 在她离开工作岗位的前一天,几十个人都将来看她,对她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表示无限感激。
- 提问式:提出问题,吸引读者寻找答案。这也是吸引记者读完全文的好办法。如:为何当地看鸟者要放下望远镜,拿起抗议牌呢?
- 第一人称式:不要滥用第一人称。但是在确定的情况下,使用第一人称也是很好的。如:熊紧紧地盯着我。我又狠狠地盯着它。接下来我做的一切很可能挽救了我的生命。
新闻导语编写原则:
一、导语里的事实必须是最重要、最新鲜的
新闻事实是有重要性的等次之分的,不能把一般化的过程、措施和泛泛而谈的经验体会写进导语里,以免把最重要的、实质性的内容掩盖了。事实的实质性内容往往最有特色、最受读者关注,也最有吸引力。只有最重要的,才是最有意义的;只有最新鲜的,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不能要求将新闻的六要素全写进导语里,但可以根据每条新闻的特点,从六要素中选取一二个最重要最能激起人们阅读兴趣的要素,突出地写人新闻志语之中,其余的要素则分散到新闻的正文部分去交代。
二、导语必须简明扼要、短小精悍
新闻导语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拖泥带水。导语给读者的印象一定要眉目清楚,一目了然,使读者“看得见”、“摸得着”。这就是说,导语必须简明而扼要,言简意赅。只有这样,才能将导语写得具体、肯定、准确,才能将导语写得短小精炼、干净利落。
新华社对向外报道的导语规定,最好不超过25个英文字。这就要求导语写作中,要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结构:主语——谓语——宾语或主语——谓语,尽量不用复合句、从句、公句等。
三、导语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导语要把读者的兴趣逗出来,就需要依靠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影响的广泛性、后果的严重性、地点的接近性及事情的特殊性、知识性、趣味性等。但是不是所有的新闻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如果新闻事实比较一般,怎样才能使导语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呢?这就需要选用形象的事实,用富于文采的语言来写导语。
其实,形象描写关非文学作品的专利, 新闻导语的写作是完全可以“借用”的。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看新华社的消息看第一句,第一句看不下去就不看了。”这既说明了导语的重要,更说明了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只有这样,方能激起读者“探知”的欲望和好奇心,诱惑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
四、导语必须创新,不能墨守陈规、死守教条
新闻导语的写作,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已形成了一些新闻界公认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但我们在写作新闻时,不仅要有独特的角度,新鲜的内容,还必须注意表达方式上的刻意求新,力求写得和别人不一样。俗套的表达,往往会使本来具有新意的新闻事实明珠暗投,失去光泽,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因而要敢于创新、敢于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在导语写作上尤其如此, 新闻导语讲究出语不凡,尤其是导语开头的那几个字,一语定意,对于整个新闻导语,乃至整篇消息,影响巨大,不能等闲视之。
必须不断探究,不断创新。散文式、白描式的导语,在优美的文字中,把重要的新闻的事实、记者的观点倾向等,都融进去,逗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让其按照作者的意图去理解新闻事实。当然,创新须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新闻记者队伍中的新朋友,首先是掌握规范,熟练之后方可去实践创新。
本文为美通社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rnasia.com/blog/?p=133
原创文章,作者:刘晓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