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在路上
如果说2013年是自媒体元年,那么2014年,以“澎湃”为首的一批“新”媒体面世,标志着一批不一样的新媒体走上前台。
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首先是纸媒进一步萎缩的压力所逼迫的。自2013年底《新闻晚报》宣布停刊以来,2014年成为纸媒大凋敝的一年,死亡名单越开越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风尚周报》、上海文广集团的《天天新报》、上海报业集团的《房地产时报》、赫斯特中国旗下的《心理月刊Psychologies》等纷纷宣告休刊或停刊……甚至还有被称为“一代人集体回忆”的《杂文报》。
穷则思变,上海报业集团在这一年走在了前面。随着邱兵一篇充满情怀的《我心澎湃如昨》,“澎湃新闻”在一夜之间赚足了全国人民的眼球。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从历次“打老虎”到呼格吉勒图案,“澎湃”高调出现在所有重大报道场合,并拿出了不少有足够分量的独家报道,不由得令人刮目相看。除了“澎湃新闻”,这一年上海报业推出的新媒体平台还有“上海观察”与“界面”。
新媒体并非2014年的“新”概念,那么这一年的新媒体究竟“新”在何处?以往,高举“新媒体”大旗的主要是几家门户网站,但在相关法规的约束下,门户网站自采新闻范围受到限制,只能依赖来自传统媒体的原创稿件。而现在由纸媒直接转型的新媒体,则直接将原有的记者团队搬了过来,也将传统媒体的原创优势移植了过来。而在传播介质方面,这一波“新”媒体直接采取网页和手机App并重的策略,跟上了行业潮流。
就在2014年底,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步上海同行后尘,推出了“川报观察”的手机App。主编曾东平忍不住高调拥抱新媒体:“新媒体虐我千百遍,我待它来如初恋。”可以预见,2015将是纸媒更大规模转型新媒体的一年。
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新的盈利模式呢?”仍然是摆在这些“新”媒体面前的一句天问。但改革全无退路,正如茫茫大海上看似无助的方舟,假以时日,新的大陆必会重新出现。
来源:搜狐
作者:邱天人
原创文章,作者:杜晟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1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