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newsletter

融媒体时代,我们怎样当记者?

不论记者个体还是媒体单位,打造“融媒体记者”都并非轻而易举。其实,融媒体首先是一种理念,其次是一个平台,最后才是一种装备。

1.强调“用户本位”

融媒体记者不仅仅是活跃在媒体机构的内容生产者,他们更多地将成为运营平台的内容组织者,因为未来媒体机构与运营商将进一步融合,业务范围、生产内容将进一步融合,传播载体将进一步融合,终端(电视、电脑、手机)也将呈现“三屏”融合的态势。提倡融媒体记者,不光是要顺应媒体融合的大趋势,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大幅节省传播成本。美国有传播学者从经济角度进行测算发现:同一个新闻选题,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1∶1.8∶3.5。如果同一个新闻集团内的不同媒体实现互动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把同样的信息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就可以节省成本,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融媒体记者强调“用户本位”,即记者要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分发不同形式、不同版本的内容,并通过不同介质直达报道理念与技能出发的原点——用户。面对同一条信息,融媒体记者通过融媒体平台可以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在传播介质上,可以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信等;在技术平台上,可以基于互联网络和电讯的WAP、GSM、CDMA、GPRS、4G及流媒体技术等。

2.拥有强大的后台与数据支撑

一些新闻机构按着融媒体的理念进行全盘设计、流程再造,打通介质通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更多的则在平台不具备、理念未更新的情形下,虽然配齐了采写装备和介质品类,还是蹒跚难行。其实,融媒体首先是一种理念,其次是一个平台,最后才是一种装备——在此共识基础上审视融媒体记者,有如下特点:

强调“后台支援”

不同的报道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专业要求:文字报道以深度、细节见长,文字的逻辑性与想象空间是其迷人之处;视频报道则声画合一,侧重真实与现场再现;网络报道在快速、及时、海量的多媒体呈现与超文本写作方面彰显优势……即使是多面手记者,也很难在上述所有领域都具备一流技能。如何使每个记者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弥补弱项?“后台支援”非常重要。融媒体时代强调“弱采强编”,即建立强大的后台支持系统,加强编辑在整体报道中的核心地位与统领作用。记者负责提供经核实的“初级新闻产品”,由强大的编辑团队负责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

强调“平台搭建”

“后台支援”能够顺畅运作的前提在于最初的融媒体平台搭建。在这方面,安徽《新安晚报》的做法值得借鉴。这家区域报纸打造了国内先进的“融媒体新闻移动采集平台”,可将一线记者现场采集的文、图、音视频新闻素材迅速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互联网,再聚集到采编共享平台;后方编辑根据时效性和内容,有的作为报纸新闻进行深加工,有的制作成滚动新闻和视频新闻即时发布在网站,有的制作成手机报供用户下载阅读。正是这种融媒体平台的搭建与后台支援,使得《新安晚报》顺畅地实现了媒体融合发展,由过去的报纸单一发布变成融媒体发布,满足了不同受众、不同层次的新闻需求和消费。

大数据时代的“排头兵”

Web2.0时代,信息源、传播媒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传统的媒介形式逐步被边缘化;与此同时,新媒体带来的信息冗余让受众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来获取可信的信息源。未来,媒体将提供“大数据模式”的新闻内容供受众选择,而其前提是融媒体记者采写的多媒体报道的累积、分类、再销售。传统媒体可借助这一优势,充分利用数据驱动新闻作为信息整合工具,来实现媒体竞争的突围。

3.具备多媒体整合传播策划能力

何谓融媒体记者?其核心能力是什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史蒂芬·奎恩博士提出的“全能记者”最为接近。按照奎恩的定义,融媒体记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能够用手机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其次,能够在一天内为网站写稿,提供视频和博客新闻,为报纸写稿;最后,能够为报纸写深度报道,为电台、电视台做纪录片。“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传媒集团能拥有所有这三个层次的记者。”

此前,记者在新闻现场看到什么报道什么,大家不会质疑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如今,随着新媒体技术设备的普及应用,公众完全可以参与突发事件的报道,从不同角度提供素材。融媒体记者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只报道自己所看到的,而没有充分吸收、利用好用户贡献的内容,受众就会觉得你的报道不够全面、客观,进而质疑媒体的公信力。因此,在突发事件中,融媒体记者“在场”不仅仅是亲临现场,准确报道所见所闻,而且还要利用好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用户贡献内容,将其纳入自己的报道中,以此获得充盈的“现场感”。

可见,融媒体记者的核心能力应是对新闻事件的多媒体整合传播策划能力,包括“内容策划”和“介质分发”两个层面,而不是指掌握所有媒体的采编技能,却不具备媒体融合传播的理念。

来源:凤凰网

作者:栾轶枚

原创文章,作者:杜晟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10403

China-PRNewsire-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