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6年10月9日电 /美通社/ -- 9月22日-24日召开的第五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再度搭建了两年一次的交流平台。700多位营养学界人士的交流涉及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营养制品的规范应用以及营养师培养等。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体系中,临床营养已形成系统规范的流程,在广泛的疾病诊疗中为不同人群提供营养咨询及制定营养方案。通过这次大会,两岸四地临床营养的新发展和新挑战更加明确,并在重要领域达成共识。
两岸四地注册营养师首次实现资格互认
营养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两岸四地有各自的执业特色和标准。在“注册营养师建立与发展介绍”专题论坛上,大会执行主席蔡威教授、中华膳食营养学会理事长章乐绮、香港营养学会会长萧沛霖、澳门营养学会会长尤淑瑞和美国康奈尔大学Susan Travis教授分别介绍了两岸四地和美国的注册营养师制度建立与发展现状。
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上海宣言》的签署,这意味着两岸四地的注册营养师首次实现资格互认,大陆的注册营养师未来将可以在两岸四地合法执业。
中国注册营养师制度的建立目的是使注册营养师成为具有共同营养健康理念、具有一致专业水准、可以获得社会各领域广泛认同的专业人员。去年7月,我国首批通过国家培训考核的临床营养行业专业人员诞生。“要提高营养效果,首先要关注的是人才。”蔡威表示,未来希望大陆的注册营养师在两岸四地都能够工作、服务,《上海宣言》的签署是一个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个性化精准营养支持成为临床营养新趋势
“儿科营养论坛”和“老年营养论坛”是大会的两大分会场,以专题讲座、论文交流和卫星会的形式探讨两个人群的营养状况和不同疾病的营养支持,反映出临床营养的发展正不断趋向专业化、精细化和个性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洪莉表示:“现在营养的概念覆盖面非常广,对临床营养医生来说,更关注的是疾病状态下的营养,甚至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营养,还有不同人群在不同疾病过程当中该如何给予特殊的营养管理。”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营养支持在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临床上实施营养支持的主要方法,大会在首日即设专题论坛,由两岸四地的专家介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各地区的政策和临床应用情况。洪莉在介绍小儿慢性肝病的营养支持时也提到,小儿慢性肝病不仅在终末期需要营养管理,在确诊时就应该积极地给予营养干预,包括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给患儿特殊的营养干预,这将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也将改善临床营养的效果。
参加大会的展商中不乏研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专业公司。雀巢健康科学研发的蔼儿舒和小百肽就是儿童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采用100%乳清蛋白水解的半要素配方,易于消化吸收,配方中特别添加中链甘油三酯(MCT),降低肝脏负担,保证脂肪高效吸收;能量充足,适用于0-10岁慢性肝病患儿的肠内营养支持。
倡导膳食平衡,传播全谷物营养知识
平衡膳食模式是保障人体营养需要和健康的基础,中国营养学会最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大会特设“全谷物与健康论坛”,普及全谷物均衡膳食理念,希望通过发挥更多专家的力量,广泛传播全谷物营养知识,改善中国居民膳食健康平衡。
在谈到本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的意义时,蔡威表示:“这次会议有很好的临床营养、公共营养方面的主题,比如老年营养、儿童营养,包括现在很热的肠道微生态的调控、防控过敏,还包括一些特殊疾病的营养支持,等等。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大家获益多的学术会议。”